以系统观念推进乡村振兴

作者:张连奎   更新时间:2022-11-30 07:54   来源:吉林日报—大吉网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并深刻指出,“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党的二十大部署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系列任务,落实这些任务,需要我们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把握乡村振兴发展规律,处理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在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中把乡村振兴工作落实落细落到位。

强化前瞻性思考。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保持清醒,透彻分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机遇和挑战,锚定发展目标不动摇,全面认识和有力应对风险,始终赢得工作的主动权,稳稳抓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个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一要站位高远。立足全局、着眼大局,牢牢把握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一重大原则,明确价值取向和根本方向,把振兴乡村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大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通过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使农业农村与国家同步实现现代化。二要有底线思维。在前瞻性思考中坚持深化农村改革,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强改革系统集成的同时,牢牢守住改革的底线,决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推动各项制度相互衔接、形成合力,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三要牢记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时刻关注以育种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拿出攻破“卡脖子”技术的干劲,明确方向和目标,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早日实现重要农产品的种源自主可控,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四要坚持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以足够的前瞻性视野和举措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开展新污染物治理,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

强化全局性谋划。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解决同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相比,农业农村发展步伐还跟不上,“一条腿长、一条腿短”问题。乡村振兴涉及范围广、影响力大、矛盾复杂多变,因此必须从全局出发,通过全局性谋划,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统筹乡村振兴的区域协同和阶段推进。一是善于从全局上把握乡村振兴的总体态势、基本规律和关键举措,着眼长远,谋定而后动。既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又要统筹国内各个地区,还要兼顾城乡发展空间和布局。二是遵循乡村建设规律,坚持科学规划、注重质量、从容建设。聚焦阶段任务,找准突破口,排出优先序,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成。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分清主次、循序渐进,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实现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辩证统一。三是紧盯重大战略问题,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根据形势发展,进行战略转换和改革重点转换,做到顺势而为。健全城乡融合的发展机制,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推动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加快转到发展的轨道上来。把乡村建设摆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逐步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强化整体性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发挥整体效能。以系统观念推进乡村振兴,需要从整体上理解问题,更从整体上解决问题。必须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以坚强的政治保障把涉及多个部门、多个领域、多个环节的农村工作统筹起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问题为导向,致力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中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在推进农村现代化中建设宜居宜业乡村、绿色美丽乡村、文明和谐乡村。


作者:张连奎
编辑:马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