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发河畔热潮涌,奋进扬帆看“梅城”。
2013年9月,梅河口被吉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首批扩权强县改革试点,享有地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2015年,经过两年先行先试的梅河口,站到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2019年9月,省委、省政府赋予梅河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新定位;2021年9月8日梅河新区正式揭牌。
从此,传承着“干”字当头的梅河口“一班人”,把机遇化为动力,开始把版图变成精耕的“试验田”,创新发展的“主战场”。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聚力苦干、担当作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骄人业绩……
项目提速 蹄疾步稳
“十二五”期间,梅河口经济还是以能源产业为主导,煤炭产业占经济总量的80%。“十三五”期间,梅河口大力发展医药健康、食品加工、商贸物流和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如今,主导产业对全市经济贡献率超过70%。
经过几年培育和发展,梅河口主导产业规模和总量不断扩大,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2015年,梅河口创新提出“334455”发展战略。
2016年以来,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始终位居全省县市和市州前列,成为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领头羊。
“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百亿元项目从无到有,项目犹如雨后春笋快速“长”了出来。
从投资200亿元的工业新城项目,到投资105亿元的现代服务业示范区项目,再到投资100亿元的蓝城桃李春风梅河口啤酒生态小镇……
寒露过后,梅河口市项目建设、企业运转继续跑出“加速度”,全力以赴稳增长。
在梅河口市农产品冷链及现代化智慧物流园区,在吉林津升制药新上项目车间,在泸源酒业有限公司2万吨白酒生产项目现场……到处是一派抢抓进度的繁忙景象。
如今的梅河口,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构建出“清”上加“亲”的喜人局面,由此引发的“蝴蝶效应”也逐渐凸显。目前,四环制药、泸州老窖、天衡药业、传化物流、皓月集团、上海申龙汽车、红星美凯龙等一大批投资超10亿元甚至超百亿元的大项目相继落户,域外投资超过80%,在“梅城”大地上谱写出了一曲曲动人的发展乐章。
如今梅河口,项目建设已经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工作重心向项目靠拢、资源要素向项目集聚,项目攻坚力度空前、举措创新,带来项目建设捷报频传、亮点涌现。
采访中,记者看到,在梅河口,政府对企业的悉心呵护、温情关爱,已融入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脉管”,汇聚出强大动能。
全域旅游 出新添彩
深化全域旅游,文旅产业亮点纷呈。
近年来,梅河口市从无到有牢固树立精心、精益、精致理念,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良好环境,更好地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今,以“全链条服务”赋能全域高质量发展,梅河口文旅不断赋彩新时代美好生活,“梅河口现象”更是引发持续关注。
东北不夜城单日最高游客量达12万人次以上,知北村单日最高入园游客量达13万人次以上,宾馆月均入住率超过90%,节假日一房难求成为常态。今年截至目前,梅河口累计接待游客1818.9万人次,同比增长69.8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4.64亿元,同比增长39.41%。
东北不夜城、海龙湖景区相继成为旅游的爆点,今年以来分别接待游客417.44万人次和449.55万人次;
知北村景点从7月6日运营以来,游客总量超过334.99万;
……
不仅是旅游“主场区”的海龙湖、不夜城、知北村等主要景观景点,包括河湖连通景观带、人民公园、长白山植物园等都成了游客们的打卡地……
央视10余次聚焦,梅河口因何成为全国知名旅游热点?省内外游客大巴纷至沓来、大小宾馆酒店持续爆满,这其中有啥秘诀?
答案清晰且明了。
梅河口把今年确定为“旅游产业跨越年”,在保持旅游市场正常开放,改造升级东北不夜城、梅小野星光花海、知北村,建设海龙湖露营基地,举办泼水节、电音节、啤酒节等系列活动,开展“百家名店”和“品位小吃”评选,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前来度假休闲。
与此同时,围绕完善旅游城市服务体系,梅河口市开展了“美好旅游城市文明服务月”活动;打造“梅河人家”城市客栈品牌,提高游客接待能力;落实全省“旗E春城、旗动吉林”工程,购置2000台一汽红旗E—QM5新能源汽车,全面替换出租车,交通环境全新升级优化。
一业兴带动百业兴。
全力打造“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一幅全域旅游绚彩画卷正徐徐打开,为广大游客绘就出了更美的诗和远方……
乡村振兴 赋能发力
金秋时节,行走在梅河口广袤的田野上,一幅幅自然和谐、载满乡愁记忆的乡村美景映入眼帘:潺潺的流水,别致的农家院,盛开的鲜花,美丽人家与远山青黛相映成辉……
激发内外双“引擎”,让魅力乡村焕发新容颜。
2019年,梅河口在全市303个行政村分3年梯次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村示范”工程,每年打造美丽宜居乡村100个,到2021年实现美丽宜居乡村全覆盖,以此带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大提升,率先走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在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中,坚持“大生态”理念,统筹抓好山、水、林、田、湖、草六大要素,真正使农村生态好起来、环境靓起来。
美丽山水与美丽经济相融合,美丽生态与美丽乡村共成长,美丽环境与美丽生活相和谐,绿色发展理念已沁润百姓心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根本。如何增加致富渠道,让农民家底儿越来越厚?
积极探索实践,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围绕农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瞄准靶心,精准发力。
红梅镇富强村二组的昌德食品公司生产车间,每天附近的农民都准时前来“上班”,大家围在机器旁紧张作业,灌装、塑封、包装各生产线有序运转,十分忙碌。
从“单打独斗”的小作坊,到“抱团发展”共同闯市场,昌德食品公司近几年发展规模逐渐壮大,产品供不应求,日销冷面和米线10万袋,年产值达1.1亿元。
企业负责人杨春宇每天都风风火火,询问生产进度,叮嘱直播带货。这位土生土长的“新型农民”将生意做得如鱼得水,先后带动160多位农民就地增收致富。
昌德食品有限公司,只是梅河口壮大乡村产业的一个缩影。
用政策兜底风险、给补贴培育产业、靠市场做大做强。梅河口坚持产业链发展方式,既抓产量规模,也抓销售转化,确保“生产即能销,销售即市价”,让优质农产品获得应有效益。今年,全市共种植各类马铃薯3.6万亩。同时,为把“小土豆做成大产业”,积极延展产业链条,开工建设了土豆粉厂等。
在此基础上,强化品牌打造,依托梅河供应,在长春开展流动配送服务,每天将优质、新鲜、绿色的自产庭院蔬菜、大地蔬菜输送到长春市民的餐桌,实现日供日鲜,既满足了长春的市场需求,巩固了梅河供应的品牌效应,也扩大了梅河口蔬菜的销售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
生态美了,产业旺了,百姓富了,生活好了。
蝶变,发生在“梅城”大地田园沃野,幸福感在百姓心间铺展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