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述说吉林丨十年蝶变向美而行 城市新景扑面而来

作者:吉林日报记者 聂芳芳 刘晓娟 隋二龙 李铭 袁松年 李萱 李婷 姜岸松   更新时间:2022-10-19 08:23   来源:吉林日报—大吉网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金秋时节,吉林大地色彩斑斓。

俯瞰吉林省各个城区,城市变化同样令人耳目一新。

一座城市,该如何在时光流转中保持活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为创新城市建设运营模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结合我省实际,省住建厅通过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板、生活垃圾分类、市容市貌环境整治、城市建设安全行动等一系列举措,努力建设宜居城市、绿色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

智慧建设 改变百姓生活方式

长春人民大街改造提升后,新增设的公交站亭美观又实用。

对一座城市而言,交通承载着人们的出行,串联着人们的生活,是让城市、经济高速运转的大动脉。多维立体的交通路网带来的不仅是城市人生活上的便捷从容,更诠释着一个城市的发展维度。

2017年6月30日,长春市首条地铁线——长春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实现试运营,标志着长春正式迈入“地铁时代”。在长春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通车运营后,长春市多条快速轨道交通线路也在加快前进的脚步。这些不断延伸的地铁线,成为了市民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新轨道。

“两横三纵”快速路、东部快速路南延长线、吉林大路快速路等一批城市快速路及附属工程建成通车,快速路通车里程达到86公里;建设绕城高速腾飞互通立交桥、长太高速连接线等路网衔接34项,主城区道路里程由3426公里增加至3736公里……随着一大批新建、续建路桥项目的竣工通车,长春城市交通“动脉”与“毛细血管”愈发通畅,既惠及民生,又关乎发展。

“一座城市的飞速发展,必然离不开道路的建设。道路的通畅与否,直接衡量出一座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如今的长春,路网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而在十年前,却是另一番景象。”2011年,陈鸣宇住在丰和日丽小区,工作单位在经开区东方广场附近。

“那时长春还没有快速路,我每天开车上班,早上7点10分前必须要保证通过欧亚商都地段,一旦错过这个时间点,堵车造成的延误至少要在40分钟左右。”陈鸣宇告诉记者,从家到单位需要90分钟的车程。为了不堵车,他早上6点20分前必须从家里出发。那时候年轻,为了多睡会儿,通常不吃早饭,有时晚上加班,他就直接住在单位。

“快速路建成后,不仅从家到单位的时间缩短了,整个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都有了改变与调整。”陈鸣宇介绍,有了快速路后,他的行车路线图是这样的:从西部快速路上北部快速路,经东部快速路,再上吉林快速路,虽然听起来很绕,但却能省出半个多小时,省出来的时间足够让他在单位食堂吃上早餐。

陈鸣宇说,如今长春市的快速路建设得交错纵横,尤其夜色中的快速路灯光闪烁,犹如万花筒般美丽迷人。

畅通城市“毛细血管”,让市民出行更加顺畅。十年来,长春市相继打通北人民大街、民丰大街、芳草街、九台路、金华路、南湖中街等断头路、卡脖路107处;完成52座人行过街天桥建设,顺风天桥、北方市场天桥、飞跃东路天桥等因造型别致、夜晚亮化美观,被市民称赞打卡,成为城市地标性“网红”天桥,长春市立体交通体系愈加完善。

精细管理 打造文明宜居乐园

吉林市松花江上巍然屹立的临江门大桥。

10月13日,在吉林市松江中路景观路下的滨水长廊,羽毛球场上激战正酣。“我家离这儿不远,每天都过来和老朋友们打一会球。”今年75岁的市民吴兆成说,“这上面有高架路,能遮风避雨;旁边是松花江,空气相当好,打起球来心情特别舒畅!”

最近七八年,吉林市在城区松花江段两岸,持续建设木栈道、自行车道、广场和凉亭等,形成了总长约57公里的清水绿带+城市慢行系统。骑行爱好者王尧说,在松花江边的慢行系统上,彩色沥青砼道路旁绿树掩映,江风徐来,尽显江城秀色。他几乎每个周末都要沿江骑行,非常过瘾。

如今,许多吉林市人都说,城市建设越来越亲民、便民、人性化。路边有修车等便民服务亭,慢行系统沿途有多个公共厕所,过街天桥加装了电梯,街角空地改造成“口袋公园”。

秋日艳阳下的山城通化,仍花团锦簇,绿树成荫。

在位于浑江岸边的江南公园,精雕细琢的绿意美景比比皆是。微风徐来,水波荡漾,树影婆娑,宛如走入一片诗画盛景,令人心旷神怡。

“浑江两岸大变样!这公园建得就像一个小氧吧,只要不下雨,我每天都来走一走、坐一坐。”作为老通化人,市民张学坤感叹身边的变化。“空气好、环境美,这公园瞅着舒服,就觉得人也美了、心情也美了。”

依水宜形,浑江两岸的精致美景,又何止一处?

“这两年,通化打造了许多公园、绿地,还有‘网红桥’、徒步道等,增加了城市魅力,也让百姓的期盼成了现实。”说起环境民生的改善,市民陈旭竖起了大拇指。

为城市肌理增加绿意,为居民幸福感加码,珍珠般散落的“口袋公园”,幽静雅致,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进园;

掩映于绿意间的休闲步道蜿蜒曲折,静听虫鸣鸟叫、静享清新空气,道在林间延,人在画中游;

……

来到东昌区东庆花园小区,全玻璃外观的电梯美观大气,小区环境整洁亮丽,健身区、儿童游乐区设施齐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让这个建于1997年的小区“颜值”直线上升。

“以前,下水堵、小区旧、设施老化。现在,小区从里到外脱胎换骨!”老住户乐享新生活,李悦玮说出了小区19栋居民楼、1200多户居民的心声。老居民盼新颜,顺应百姓需求,如今的通化市东昌区江东花园小区早已旧貌换新颜。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功能日臻完善,随着山城通化民生福祉的持续推进,彰显出这座魅力城市幸福温暖的亮丽底色。

补齐短板 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

四平市居住环境不断优化。

近年来,吉林省通过管网改造、多元增绿和路面硬化等措施,让昔日的脏乱泥泞路变成了路平、水畅、灯亮、墙净、线齐的“民心路”。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最明显的感受就是街道干净整洁了、规范了,整齐划一的摊位点、干净规范的商店门面、环境优美的社区……

疏通下水管道、普通门改换电子防盗门、将空地改造成绿植花园、增设休闲凉亭和文化长廊……得益于老旧小区改造,四平铁东区平安小区存在了十几年的“脏、乱、差”不见了,“美、亮、新”成为代名词。

近年来,四平市全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居住环境不断优化、服务功能不断提升、管理方式不断创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46个888栋,惠及57369户,正在改造49个老旧小区,涉及14859户。

四平市城市建设新貌。

老旧小区的症状雷同:路面破损严重、楼道线路老化、没有停车位、缺少休闲设施……小区居民曾经怨声载道,如今却是连连称赞:“改造后的小区太美了,我现在的心情就像搬了新家一样。”“设施增加了,环境小区整个儿大变样!”

近些年,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涉水“城市病”日益突出。“原来小区雨污合流,加上地下管网老化、排水不便,经常出现污水翻涌的现象。遇到大雨天,管道堵塞,小区内积水严重,平时整治也是修修补补,效果不明显。”铁西区益民小区居民周景彤说。“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后,道路积水没有了,雨天路面上也干干净净。”市民张艳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小巷虽小,却是百姓家门口的“民生路”。从“脏、乱、差”的弃管小区到如今的花园式小区,从平淡无奇的街角空地,到小巧精致的“口袋公园”……光阴飞逝,我省正加快城市更新步伐,让城市更有颜值、更有活力。

碧水绕城 两岸流绿惠民生

长春伊通河流域工业轨迹公园。

一条河就是一幅流动的风景画,也是一座城市的血脉和灵性所在。

伊通河,长春的母亲河,经过多年的综合治理,如今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穿城而过的伊通河,如一条秀美的玉带,为城市增添了勃勃生机。

“以前这里的水很臭,夏天都不敢开窗户,现在变化可太大了。”长春市民张国庆说,这条河从浊到清,多年的变化他都看在眼里。

2016年,伊通河综合治理工程启动。在治理过程中,长春市始终把重心放在解决水污染、提升水环境质量方面。

如今,伊通河不再是百姓掩鼻而过的臭水沟,而是变身一道独特的风景,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我就是在伊通河边长大的,这条河承载了长春人太多记忆。”清晨,同老伴一起在伊通河畔的林间小路上健身、赏景,是长春市民刘云增退休生活中的快乐时光。

如今,伊通河中段“五岛十园”全面开放,11座桥梁完成改造提升,22座驿站陆续投入使用,33公里绿道全线贯通;工业、电影、民俗等特色文化元素融入“五岛十园”景观之中,两岸沿线布置了83件雕塑艺术作品。南溪湿地公园占地310公顷,因生态得到恢复,吸引了东方白鹳、绿鹭、红嘴鸥等20余种鸟类栖息。

水清了,岸绿了,景美了,百姓也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原标题:十年蝶变向美而行 城市新景扑面而来


作者:吉林日报记者 聂芳芳 刘晓娟 隋二龙 李铭 袁松年 李萱 李婷 姜岸松
编辑:刘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