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花走千村|海坨乡,种稻比武!

  更新时间:2022-10-15 18:10   来源:吉林日报—大吉网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吉林省自然资源厅在大安市海坨乡盐碱地土壤改良试验示范基地,举办了一场盐碱地改良技术“大比武”,来自全国各地的10家科研院所和企业采用各自的改良方案,在同一块盐碱地上种植水稻。

10月12日,专家组对这些地块进行测产比对,这些重度盐碱地的平均亩产达到500公斤左右。

据了解吉林省将总结各家技术成果,为未来盐碱地治理提供参考。

吉林省西部地区是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地集中分布区之一。这里的盐碱地因盐分重、碱化度高,农作物难以正常生长,曾被称为“八百里瀚海”。大安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全市适合耕种的盐碱地面积为119.8万亩,中重度盐碱地成为粮食增产的一大瓶颈。

为破除农业发展瓶颈,大安市近年来引入多家科研院所及企业,将农业科技应用到盐碱地治理中。采用有机硅、磷石膏、高分子缓释肥、脱硫石膏等多种土壤改良剂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盐碱地上的水稻亩产纪录一次次刷新。原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如今的“米粮川”。

河北硅谷农业科学研究院该项目负责人宋福如介绍,今年研究院承担了大安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3万亩重度盐碱土壤的改良工程,使用自己研制的有机硅功能肥改造盐碱地。他说,有机硅的亲土性有利于形成土壤的团粒结构,保持了肥料不流失、土壤不板结,增强了储水透气功能,为农作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利于作物增产。

据大安市自然资源局局长刘树东介绍,2016年以来,大安市不断引进全国盐碱地改良方面的科研院所及企业对盐碱地进行改良,目前,大安市新增耕地面积12.73万亩,新增粮食产能1.55亿斤。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翠翠 


编辑:马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