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吉林牢记总书记“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的重要指示,打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率先启动建设东北平原国家级粮食安全产业带,实施农业现代化“十大工程”,保护性耕作面积居全国之首、五年增长4.8倍,农机化率达到92%、高于全国20个百分点,有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特别是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产粮大县为依托,突出抓好“良田、良种、良机、良法”等关键环节,谋划提出“千亿斤粮食生产”工程,为国家多产粮、产好粮,让中国人的饭碗里多装吉林粮。
十年来,我省粮食产量连续跨上700亿斤、800亿斤台阶,去年达到807.84亿斤,增长率居全国前十大产粮省第1位,总产量居全国第5位。眼下,今年的秋收工作正在全面展开。在大安市红岗子乡马营子村,我省“黑土粮仓”科技会战盐碱地高效治理与综合利用“大安模式”水田万亩核心示范区内,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摇曳,水稻收割机在田中来回穿梭,伴随着机器“轰隆隆”的轰鸣,由院士团队组成的测产专家组正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水稻进行测产。不到两年时间,昔日的不毛之地实现了从白茫茫到金灿灿的巨大转变。
大安市的盐碱地分布在全市18个乡镇,也一度“卡住”了当地农业发展的脉搏。今年,在省里的统一部署下,大安市建立了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并引入9家盐碱地改良技术单位进行盐碱地改良技术探索,为今后盐碱地改良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今年大安市新增耕地1730公顷,在建面积3341公顷。
今年,我省围绕“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030万亩,同时在良种方面,支持现代种业创新发展,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100%,纵横阡陌,铁牛唱戏,在良机方面,吉林省全面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国家整省试点建设,启动实施敞开式普惠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基本实现了农户“买就补”,启动建设大型农机合作社,发展到6694个,建立全程机械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34个,基本实现“一乡一主体”,农机总动力突破4149万千瓦。
今年,我省在良法方面主推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生物防治等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实现主要粮食作物全覆盖,并坚持把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把7月22日设立为“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日”,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全面加强黑土地保护的实施意见,打响“黑土地保卫战”,大面积推广“梨树模式”。今年我省按照玉米秸秆覆盖量划分3个档次进行补贴,秸秆覆盖量60%每亩补助不超过100元,秸秆覆盖量30%至60%的每亩补助不超过80元,秸秆覆盖量在30%以下的每亩补助不超过40元,技术靠谱加上政策给力,我省保护性耕作扩大到3283万亩,居全国第1位,力争到2025年,全省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面积达到4000万亩。
今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达到9110.6万亩,超过国家下达任务528.6万亩。为了在更高层次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省谋划提出了“千亿斤粮食生产”工程,具体实施良田建设、盐碱地综合利用、种业振兴等“八大工程”,力争到2030年全省粮食产量突破1000亿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吉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