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惠民生,一枝一叶总关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各类社会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社会保障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民生保障“安全网”更加牢固。十年来,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由1390元提高至2631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月55元提至每月113元,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待遇水平也均大幅提高,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近1900万人。
四平市社会保险局业务经办大厅引导员帮助群众使用自助服务一体机。 于凡 摄
近年来,我省医疗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截至2021年12月底,全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289.8万人,参保覆盖率达95.1%,全省生育保险参保332万人。
社会救助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2021年底,全省近90万困难群众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实施临时救助16.8万人次。救助水平实现跨越式增长,城市低保平均标准从每人每月302元提高到612元,增长103%;农村低保平均标准从每人每年1909元提高到5335元,增长179%。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基本生活标准达到当地低保标准的1.3倍以上,有力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新时代新征程,我省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继续深化改革,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谢谢你们,给我一个温暖的家”
在榆树市医保经办大厅,参保群众在窗口办理居民异地就医结算报销业务。
荣坤曾是一名流浪汉,无工作、无住房,是吉林市昌邑区莲花街道骊景社区的空挂户。他父母过世,一兄一妹均生活困难,无力帮扶。去年元旦前夕,他一直居无定所,在一栋居民楼道里“安家”。莲花街道得知情况后,协调民政相关部门,将他送到吉林市救助站进行救助安置。就这样,荣坤在那里安全、温暖地度过了元旦、春节。
今年3月,受疫情影响,吉林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将荣坤送回了他哥哥家。工作人员临走时嘱咐荣坤可以在“吉林市社会救助公众服务”微信小程序上申请低保。
几天过去,社会救助系统中一直没有收到荣坤的低保申请,工作人员再次主动联系荣坤时发现其已与家人失联。从那天开始,莲花街道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多了一项工作:找荣坤。
4月20日,倒春寒的夜晚格外寒冷。晚上8点半左右,莲花街道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各种途径终于在某银行门前找到了躲在一床单薄棉被打成的地铺里的荣坤。他随身携带着户口本、身份证等证件,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协助其在微信小程序上填报、上传相关材料,为其申请了低保救助。
第二天,骊景社区书记为荣坤垫付了370元居民医疗保险,并为其协调解决了临时住所。在履行了各项低保申办流程,确认符合条件后,莲花街道审批通过了荣坤的低保救助申请,仅用4个工作日就完成了从低保申请到审批的全过程,荣坤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7月,莲花街道低保中心为荣坤做了体检,并联系了敬老院。自此,荣坤结束了居无定所的日子。而且,他已经和敬老院签订协议,年满60岁后,将申请办理在该院的特困集中供养。
“谢谢你们,给我一个温暖的家。”荣坤笑得很满足。
“救命药”不再遥不可及
“几年前,我们无法承担孩子的高昂治疗费用,自从得知这个药品进入国家医保谈判药品目录后,孩子和全家都迎来了‘生’的希望。”一位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家长眼里泛起了泪花说。
脊髓性肌萎缩症(简称SMA)是一种由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变性导致的肌肉无力、肌肉萎缩疾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以儿童患病为主。脊髓性肌萎缩症症状由重到轻可分为4型,Ⅰ型患儿通常无法存活到两岁。目前,我省约有30余名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
诺西那生钠注射液是我国首个能够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的药品。该药品于2019年4月在我国上市,但因其每剂次70万元的天价药费,让绝大多数患者和家庭望而却步。
2021年12月,该药品经国家医保准入谈判纳入医保目录,药价大幅下降至每剂次3.3万元,医保报销后,个人仅需负担1.2万元。患者首年治疗费用从140万元全自费降至个人自费不超8万元,以后每年个人承担的治疗费用不超4万元。
在吉大一院小儿神经科病房内,不少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都在等待着注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现在,这种“救命药”不再让普通家庭难以承担,“给孩子‘生’的希望,还孩子正常运动功能”的积极心态在患儿家长之间成为共识。
吉大一院小儿神经科副主任吴雪梅对此深有体会,“今年1月1日,诺西那生钠注射液进入医保后,我们已经收到了20多位患者的预约治疗申请。在过去,能够自费治疗的患者可以说是凤毛麟角。目前,我们每周能有3到4名患者来接受诺西那生钠注射液治疗。”
省医疗保障局医药服务管理处处长刘良军介绍说:“我省紧盯参保群众最关注的国谈药品购药报销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多管齐下力促国谈药品在我省落地生根。特别是脊髓性肌萎缩症治疗药品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从督促指导医院开通绿色通道积极备药,到患者用药后跟踪随访,我们进行了全流程的部署安排。我省参保患者已于今年1月1日起享受了报销待遇。”
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网上办”——让群众零跑腿
我省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保障标准不断提高。 杨明龙 摄
近日,在长春市工作的于先生,实现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的“零跑腿”。于先生曾在天津、盘锦等地工作,现在回到家乡就业,面对多地的社保关系,于先生想都转移到长春,却不知如何办理。
他在朋友的推荐下,关注了长春市社保局微信公众号,在便民服务智能咨询服务页面,语音输入关系转移后,了解了社保关系转移的条件及网上办理相关流程。于先生在网上注册了账号,开始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的“网上办”“掌上办”,选择好转出地和转入地,网上即可完成申请。他说,这次社保经办体验非常好,真实感受到了家乡社保办理的便捷化、智能化、信息化。
为给广大参保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长春市社保部门不断简化办事流程,创新网上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手续,不仅为群众免去了来回跑的麻烦,更为群众节省了办理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以前一提起社保转移,许多人心里就犯难,不仅流程繁琐,还需要本人打印报送材料,转入转出两地跑,整个办理过程需要多个工作日。如今,通过深入实施 “网上办”“掌上办”,居民免去了以前两地来回跑的麻烦,动动手指就能轻松完成社保关系转移手续,从前的“头疼事”变成了现在的“顺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