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农博会,直观感受“黑土地”

作者:毕玮琳   更新时间:2022-08-25 18:16   来源:吉林日报—大吉网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近日,家住长春市九台区兴隆街道的潘丙国早早地来到长春农博会展会现场,“首站”就选择了关东农耕民俗文化展厅。该展厅有一个特殊的展区叫黑土地土样展区,他说,“之所以选择到这个展区来,是来寻找保护黑土地的灵感。”

潘丙国是一名地道的农民,经营的家庭农场每年种植玉米4000多亩。展厅里一份份1.5米深的土地样本呈现在眼前,给他带来很多有关黑土地保护的实践灵感。“这里展现了发生在黑土地上的变化、发展和历史事件,每一处都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更坚定了我推广保护性耕作的决心。”潘丙国如是说。

黑土是世界公认的肥沃土壤,我省将每年7月22日确定为“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日”。但连年的高产丰产也透支着黑土地的肥力,如何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本届长春农博会,充分展现我省保护黑土地取得的新突破、新进展,前来参观的农民和八方游客通过展会,深切地感受到我省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的务实之举。

作为全球四大黑土区之一,东北黑土地每年的粮食产出占全国的1/4。走进关东农耕民俗文化展厅的“黑土地保护及利用”展区,这里还原了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的场景,我省25处黑土地样本,向游客和农民展示黑土地保护的重要性和保护性耕作技术。

仔细观察,展厅里的每根样本柱黑红黄颜色各异,土块质感各不相同,有的细腻疏松,有的黝黑成团不失松软,即便在同一地区的不同地块,每层土壤也有所不同。根据不同的耕地,展板上给出了黑土地保护不同的应对办法:省内中部半湿润区主要提质增肥,东部湿润区固土保肥,西部半干旱区改良培肥。

“7号土地样本采集于长春市绿园区合心镇,土壤分层为耕作层、腐殖质层、淀积层。相比之下,在农安县陶家店采集的1号土样,最上面变成了碱斑聚集层。”展区负责人介绍,应对盐碱度较高的区域就要对症下药,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通过农博会,希望游客和农民对黑土地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黑土地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保护性耕作又有哪些优势?“黑土地是指以黑色或暗黑色腐殖质表土层为标志的土地,它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的氮、磷、硫等主要营养成分。”一位特殊的嘉宾——梨树县农技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在展会现场回答了农民朋友和游客的疑问:“作为保护黑土地的重要措施之一,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梨树县高家村历经了10余年的监测和数据分析,总结出具有减少风蚀水蚀、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强保墒抗旱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优势。”

赋予黑土地持久“续航”能力的不仅仅是保护性耕作技术。顺着关东农耕民俗文化展厅走过农博会主场馆长廊,一面面图文并茂的“黑土地保护十大模式”展板成为众多逛展者关注的焦点,内容涉及地力保育技术、滴灌减肥技术、堆沤培肥技术等黑土地保护模式的方方面面,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让人一目了然。

展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年长春农博会开始前,他们都会给长廊换上新内容。如今,黑土地保护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意义重大,展板上的宣传内容包括全省最新实施的新项目、推出的新技术、探索的新模式,以此普及相关农业知识和实用技术。

作者:毕玮琳
编辑:秦楚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