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来,长春新区以更宽视野、更大格局谋划思考,加快走出一条“集约化、内涵式”发展道路——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活力释放中的现代化新区

作者:吉林日报记者 李抑嫱   更新时间:2022-07-22 08:51   来源:吉林日报—大吉网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行走在长春新区项目建设一线,从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工厂到精彩纷呈的综合体项目,从智能尖端的创新产业到夯实根基的城建工程,处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新一轮东北振兴关键时点应运而生的长春新区,正以打造创新开放、集约高效、充满活力、全面繁荣的现代化新区为目标,在高质量发展路上步稳蹄疾。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长春新区,强调“高新科技园区要围绕国家战略需要,坚持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走集约化、内涵式发展道路”,为长春新区的发展指明方向。

两年来,透过时间轴稍作梳理,一系列成果便呈现出来——

2020年,长春新区GDP实现823.9亿元,增速8.9%,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省市平均水平,持续领跑东北国家级新区,其中GDP和规上工业增速在19个国家级新区中分别排第四、第三。

2021年,长春新区各类孵化载体发展到54个,高新技术企业新增60户;“专精特新”企业新增80余户,总数达到179户,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户,占省、市比重分别为45.7%和57%。

牢记嘱托 精准谋篇布阵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走进长春新区规划展览馆,“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两行大字格外醒目。

现有在孵企业2000余户、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740家,培育了“吉林一号”卫星、重组人生长素等一批世界领先科技成果;持续深化“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创新推出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展馆里,清晰明了的图表视频和直观可感的创新产品,展示出新区建设取得的成果。

“两年来,新区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六城联动’等省市战略部署,以更宽视野、更大格局谋划思考,加快走出一条‘集约化、内涵式’发展道路。”长春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华景斌告诉记者。

在空间布局上,进一步优化自创区空间范围,强化政策先行先试和创新要素集聚,加强产业创新联动、创新主体互动、创新要素流动;

在产业布局上,依托产业基础和产品特色,聚焦以生物医药及生命健康、光电信息、航空航天为主导的三大创新产业,以汽车装备、现代农业、新材料等为代表的特色创新产业,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

同时,以高标准建设药谷、光谷、新材料产业基地“两谷一基地”为载体,大力发展“高能级产业”;以产业创新、技术创新、协同创新、改革创新为路径,着力构建“新活力生态”;以长春国际港、长春临空经济示范区“一港一区”为平台,打造区域协同、高端链接和国际合作的“新开放格局”。

今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建设长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后,长春新区作为核心区域,如何乘势而上,更好地担负起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使命?

抓住机遇,关键在于“变革”。

“如今,长春新区迎来更广阔美好发展前景,大家斗志昂扬、干劲十足!”华景斌表示,下一步,新区将全面实施创新驱动、产业体系、城市功能、改革创新、开放能力、社会事业“六大提升计划”,为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锻造优势 “双链”创新融合

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于高素质产业,长春新区努力在发展上挑大梁,在创新上担重任,在改革上探新路。

“我们把创新作为推动跨越式发展的‘先手棋’,围绕生物医药、光电信息等主导产业,推进产业链与供应链‘双链融合’,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体系。”长春新区科技局副局长鲁洪向记者介绍。

围绕打通产业链、供应链,突出产业特色和集群发展优势,长春新区产业聚集力不断提升——

多元化培育创新主体方面接连发力,不断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速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高新技术企业抢占高地”的生动局面。

充分发挥“大厂、大学、大院、大所”的创新资源优势,探索校地合作新模式,加快推进“海容荟双创小镇”建设,构建“环吉大双创生态圈”,打造“互联网+科技管理”的协同创新云平台。

为鼓励企业自主创新,长春新区在全省率先推出了“创新券”制度,从每年列支2000万元专项资金增加至3000万元。

可以看到,一批批希望的种子正在当下酝酿着产业发展的新力量,为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的源头供给和科技支撑。

持久发力 服务“优”无止境

“项目从3月入区到6月开工,仅仅用时不到90天,摘地当天拿许可,第二天就可以进场施工,新区的办事效率真是太高了。”去年6月,长春至味食品有限公司作为长春新区第7例“标准地”成功摘牌,“新区速度”让该公司负责人兴奋不已。

走好“集约化、内涵式”发展道路,离不开优良的营商环境。两年来,长春新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如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努力探索,并将其作为新区的“一号工程”持续推进。

“我们从‘打造3个环境,构建2个体系’入手,即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富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构建多维度惠企政策体系、亲清特色助企服务体系等方面,不断提高市场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长春新区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副局长陈萌说。

在省市率先推行新型产业用地(M0)、“标准地+承诺制”等多项改革;围绕企业发展需求,创新推出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打造“企业家座谈会+沙龙”、企业高管微信群等特色品牌,健全“企业服务专员”机制,进一步推进服务精细化、专业化、特色化……

据悉,今年5月,长春新区出台《2022年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新60条》,紧紧围绕18个参评指标,补短板、提效率,降成本、优服务,打造“东北最优、全国一流”营商环境。

“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举措落实落地,让新区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源泉充分涌流,一股股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浪潮扑面而来。”陈萌自豪地说。

记者手记:

作为全国第17个国家级新区,自2016年获批以来,长春新区已成为新时代东北振兴重要引擎。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记者深入到长春新区实地采访,入目之处皆是火热的发展场景,耳中聆听到的是实干奋进之音。

两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与指引下,长春新区加快走出一条“集约化、内涵式”发展道路,彰显出巨大的“吸引力”和强劲的“创新力”。全体新区人挥洒汗水、施展才干,让奋斗之花绽放在新区这块高质量发展的热土上,一笔笔勾勒出一幅创新开放、集约高效、充满活力、全面繁荣的现代化新区的幸福图景。

面对一波又一波的发展浪潮,长春新区已经锚定了“坐标方位”,明晰了“航行路径”,必将激活澎湃动能,释放无限生机,乘风破浪,展现更大作为。


作者:吉林日报记者 李抑嫱
编辑:刘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