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花走千村|北沟村蹲点日记④:一个村,一个亿元村!

  更新时间:2022-07-19 22:10   来源:吉林日报—大吉网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这是我们蹲点的第四天,脱贫户、普通村民、党员、村干部都谈了他们对北沟村巨变的看法和认识。总结起来大约四点:抓住了好的政策、有个好带头人、党员的带头作用以及北沟村农民的勤劳。

这个问题在采访新、老村支书时,有了更清晰的答案。

2007年刘占文当选村支书后,心心念念都是一件事:带着全村扣大棚。

把全村人组织起来干一件事,这是个相当艰巨的挑战。

3000多个村民各有各的情况,各有各的心思,怎么做到思想统一干一件事?怎么把他们手里最宝贝的土地重新集中起来,由村里统一规划、连片发展?

刘占文的经验就两条:一是党的全面领导,党员必须打先锋。二是“民心无价”,永远把村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想在农村干事,土地集中是前提和基础,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刘占文啃下这块“硬骨头”的核心办法就是带动村干部、党员率先发力。村干部、党员率先扣大棚,承担“试错”风险,让农民看到利益。在集中土地过程中,遇到不同意流转土地的村民,刘占文拿出自家地,用一亩半一等地兑换村民一亩差地。村支书带头,村干部和党员们“各显神通”,通过各种让利拉村民“入伙”。

建设初期资金短缺,村班子成员发动各种关系从哈尔滨、扶余、榆树等地为村民赊电线、彩钢瓦、大棚布等,一些实在不能赊账的东西,班子成员自掏腰包,共垫付40多万元。

2014年,国家下发一笔上千万的棚膜项目补贴。当时,刘占文自己有一家合作社,家人和亲戚都劝刘占文为自家合作社争取这笔“巨款”。

“补贴必须补到一家一户建棚农民手中,这样才能真正让农民有积极性,真正把这项事业长长远远地做起来……”每次省市来调研,刘占文都这样表态。刘占文笃定,只有农民得实惠,才会跟着村里干,大棚事业才能往前走。

虽然刘占文最终为村民扣棚争取到了大额补贴,可是因为头一年北沟村的蔬菜在向南运输时受阻,菜价一路狂跌,很多农民一年的辛苦都白费了。所以,大家扣棚积极性并不高。

怎么办?

党员必须在群众退缩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冲上去。每个党员自领“军令状”“责任书”,带头扣棚,游说亲朋好友扣棚,说服普通村民扣棚。缺技术教技术,缺钱垫钱,目标只有一个:棚膜产业上规模。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年,北沟村的西红柿一入市就卖了高价,一栋大棚收入13万元左右。北沟村也成为榆树市规模最大的棚膜基地。

2021年换届,刘占文因为年龄原因卸任。“80后”王春庄成为新一任村支书。

产业发展成熟,村民生活富裕,土地和人力相对有限,北沟村再发展的潜力在哪?如何“锦上添花”实现新一轮乡村振兴发展?王春庄在这样一个转折点上登上了北沟村的历史舞台。

不久之后,北沟村被确立为长春市委主要领导的乡村振兴工作联系点,将着力打造在全省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乡村振兴样板村。

“农村电商要发展,棚膜产业要强大,村集体经济要壮大,要在全省率先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在长春市委办公厅的帮扶下,王春庄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动力。

村东头,老的棚膜园区开始提档升级。

村西头,现代化蔬菜交易市场10月投产。村子有了自己的交易市场,便拥有了蔬菜定价话语权。运输业、包装业、甚至餐饮业都会随之繁荣,周边村庄的棚膜经济也将加快发展步伐。

“吉林农信”公司为北沟村开通了村治理云平台。 “政策直达”“阳光村务”“智慧党建”“无人机巡航”等多种应用模块进入试用阶段。

吉林大学、吉林农大等蔬菜专家先后入驻,传援种植技术,优化种植品种,还带来了最新农业发展理念。

北沟村向乡村振兴奋力而起……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翠翠


编辑:马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