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正青春·解困惑·促扎根】让党的好政策在边疆生根发芽

  更新时间:2022-07-14 08:53   来源:光明日报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讲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乃县教育局资助管理中心主任 文化敏

初夏的北疆吉木乃县,清晨依然有些凉意。“助学金申请表填好了吗?”我拎着文件袋,敲开一扇扇哈萨克族同胞的家门,一遍遍重复这句话。当我从学生手中接过表格时,他们脸上浮现出笑容。这笑容属于未来、象征希望,我觉得一切都值了。

我是土生土长的新疆人。2013年,我通过竞聘走上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的岗位。吉木乃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我们的工作主要是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等经济困难家庭解决子女上学问题。

吉木乃县哈萨克族同胞较多,一直有重教尚文的传统,以前宁可贷款、卖牲畜也要让孩子上学。现在国家政策好,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受到资助。我们平时会入户了解其困难程度、核实其受资助情况,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我们还会深入乡村对干部进行宣传培训,为村民答疑解惑,让资助政策家喻户晓,不漏一名困难学生。

2014年起,吉木乃县开始实施冰山助学金资助工作。如何让惠民政策真正落地、惠及百姓?我们制定了清晰具体、操作性强的管理办法,统一资助范围、资助程序,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到2021年,累计发放资助金1350.1万元,资助学生3956人次。表格上的数字,记录着我们的点滴努力,也是照亮孩子们未来的微光。

资助要公平,就要“一把尺子量到底”。如果部门间信息不畅,就难以及时摸清所有学生家庭经济情况,更无法确定各自资助标准范围,甚至出现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没有享受资助,而有些学生重复享受资助、困难程度相当的学生享受资助标准不同等情况。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我们多次修改完善方案,建立起民政、财政、扶贫等相关部门及各乡镇村共同参与的有效机制和监督管理办法,实现精准及时资助。

说起帮助过的学生,玛拉尔让我印象最深。她父亲去世得早,母亲因照顾家庭不能外出务工,收入很少,她家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我们经常和她电话联系,去她家了解情况,提醒她按时提交申请材料。她凭借努力考上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每年通过冰山助学金、援疆省市援疆助学金等可获得6000元左右资助,再加上在学校申请的个人助学贷款,顺利完成学业。毕业后,她回到家乡卫健部门工作,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守护家乡人民安康贡献力量。

奔波在从一个村到另一个村的路上,看到牧民们牵着牛羊辛勤劳作,想到能为这里的基础教育带来改变,我由衷欣慰——山村幼儿园计划让偏远农牧区幼儿就近入园,免费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各族孩子学在一起、玩到一起,像是一家人;全县9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开起食堂,学生吃上了热腾腾的营养午餐……

我没有轰轰烈烈的故事,只有日复一日、勤勤恳恳的努力。家人埋怨我心里只有工作,同事开玩笑说我是工作狂。我打心眼儿里热爱这份事业,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真正把资助资金用在刀刃上,让党的好政策在边疆生根发芽,让温暖的阳光照进学生心里,照亮他们的人生。

(本报记者周世祥采访整理)

■对话

文化敏:

读罢光明日报“奋斗青春 无悔抉择”系列报道,想向陶建刚老师请教:您是如何帮助留守儿童的家长和孩子视频连线的?从师范院校毕业到陕北乡村学校工作,您是否有过心理落差,又是怎样看待的?

陕西铜川照金北梁红军小学教师 陶建刚:

24岁到34岁这十年,于我而言,不仅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更是播种希望、长出幸福的几亩“良田”的时光。

身处异乡,最让我心疼的莫过于留守学生。这些形单影只的孩子,需要的不仅是物质的帮扶,更是亲情的慰藉。为了填补那份缺失的爱,我们建起“希望小屋”,为他们营造家一样温暖的空间,利用互联网搭建孩子和家长面对面独处的平台,请专业心理教师为他们解开心里的疙瘩,让遥遥相隔的父母和孩子能够随时诉说彼此的牵挂和思念。

面对这些可爱的孩子,尽力而为、做好服务,是我能够做也必须做的。十年学习和生活,从起初有些家长的不信任、部分同事的不理解,到现在处处笑脸相迎、支持帮助,我已经彻底融入了这片土地。我深深明白,山里娃更需要老师来传递现代文明和科学知识,他们是全家的希望,是全村的未来!

不问星光,踏实赶路。和这群孩子相伴,我是最幸福的人!埋头苦干、将心比心,我要为乡村教育振兴尽己所能。


原标题:【奋斗者正青春·解困惑·促扎根】让党的好政策在边疆生根发芽

文化敏近照 资料照片

【奋斗者正青春·解困惑·促扎根】

■讲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乃县教育局资助管理中心主任 文化敏

初夏的北疆吉木乃县,清晨依然有些凉意。“助学金申请表填好了吗?”我拎着文件袋,敲开一扇扇哈萨克族同胞的家门,一遍遍重复这句话。当我从学生手中接过表格时,他们脸上浮现出笑容。这笑容属于未来、象征希望,我觉得一切都值了。

我是土生土长的新疆人。2013年,我通过竞聘走上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的岗位。吉木乃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我们的工作主要是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等经济困难家庭解决子女上学问题。

吉木乃县哈萨克族同胞较多,一直有重教尚文的传统,以前宁可贷款、卖牲畜也要让孩子上学。现在国家政策好,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受到资助。我们平时会入户了解其困难程度、核实其受资助情况,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我们还会深入乡村对干部进行宣传培训,为村民答疑解惑,让资助政策家喻户晓,不漏一名困难学生。

2014年起,吉木乃县开始实施冰山助学金资助工作。如何让惠民政策真正落地、惠及百姓?我们制定了清晰具体、操作性强的管理办法,统一资助范围、资助程序,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到2021年,累计发放资助金1350.1万元,资助学生3956人次。表格上的数字,记录着我们的点滴努力,也是照亮孩子们未来的微光。

资助要公平,就要“一把尺子量到底”。如果部门间信息不畅,就难以及时摸清所有学生家庭经济情况,更无法确定各自资助标准范围,甚至出现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没有享受资助,而有些学生重复享受资助、困难程度相当的学生享受资助标准不同等情况。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我们多次修改完善方案,建立起民政、财政、扶贫等相关部门及各乡镇村共同参与的有效机制和监督管理办法,实现精准及时资助。

说起帮助过的学生,玛拉尔让我印象最深。她父亲去世得早,母亲因照顾家庭不能外出务工,收入很少,她家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我们经常和她电话联系,去她家了解情况,提醒她按时提交申请材料。她凭借努力考上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每年通过冰山助学金、援疆省市援疆助学金等可获得6000元左右资助,再加上在学校申请的个人助学贷款,顺利完成学业。毕业后,她回到家乡卫健部门工作,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守护家乡人民安康贡献力量。

奔波在从一个村到另一个村的路上,看到牧民们牵着牛羊辛勤劳作,想到能为这里的基础教育带来改变,我由衷欣慰——山村幼儿园计划让偏远农牧区幼儿就近入园,免费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各族孩子学在一起、玩到一起,像是一家人;全县9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开起食堂,学生吃上了热腾腾的营养午餐……

我没有轰轰烈烈的故事,只有日复一日、勤勤恳恳的努力。家人埋怨我心里只有工作,同事开玩笑说我是工作狂。我打心眼儿里热爱这份事业,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真正把资助资金用在刀刃上,让党的好政策在边疆生根发芽,让温暖的阳光照进学生心里,照亮他们的人生。

(本报记者周世祥采访整理)

■对话

文化敏:

读罢光明日报“奋斗青春 无悔抉择”系列报道,想向陶建刚老师请教:您是如何帮助留守儿童的家长和孩子视频连线的?从师范院校毕业到陕北乡村学校工作,您是否有过心理落差,又是怎样看待的?

陕西铜川照金北梁红军小学教师 陶建刚:

24岁到34岁这十年,于我而言,不仅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更是播种希望、长出幸福的几亩“良田”的时光。

身处异乡,最让我心疼的莫过于留守学生。这些形单影只的孩子,需要的不仅是物质的帮扶,更是亲情的慰藉。为了填补那份缺失的爱,我们建起“希望小屋”,为他们营造家一样温暖的空间,利用互联网搭建孩子和家长面对面独处的平台,请专业心理教师为他们解开心里的疙瘩,让遥遥相隔的父母和孩子能够随时诉说彼此的牵挂和思念。

面对这些可爱的孩子,尽力而为、做好服务,是我能够做也必须做的。十年学习和生活,从起初有些家长的不信任、部分同事的不理解,到现在处处笑脸相迎、支持帮助,我已经彻底融入了这片土地。我深深明白,山里娃更需要老师来传递现代文明和科学知识,他们是全家的希望,是全村的未来!

不问星光,踏实赶路。和这群孩子相伴,我是最幸福的人!埋头苦干、将心比心,我要为乡村教育振兴尽己所能。

编辑:刘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