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载:“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6月6日是2022年的芒种节气。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收获;芒种的“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所以,“芒种”也称“忙种”“忙着种”,预示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工作。据了解,在旱地为主的北方地区,进入芒种后,冬小麦便进入了收割季,成熟后挺着尖尖的芒刺等待收割。而在水田为主的南方地区,此时雨量充沛,正适合水稻生长,农民们忙着插秧种稻,芒种成为水稻的播种季。
在这样一个“宜收宜种、丰收在望”的美好季节,小马想起一部农村现实题材电视剧《我的土地我的家》。今天就与大家回顾分享一下这部讴歌新农村、礼赞新农民的经典佳作。
《我的土地我的家》共24集,曾于2012年12月25日央视八套晚间黄金档播出。作为吉林省本土电视剧创作的代表剧目之一,该剧讲述了以1978年土地承包到户至党的十八大为背景,30年间的农村改革开放历程。以农民张老存一家人的恩怨纠葛故事为缩影,讲述了农村和农民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下,由贫穷走向富裕,由保守走向开放,与贫穷落后进行不懈抗争,创造幸福新生活的感人故事。
通过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这部电视剧以其独有的质朴和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反映了改革开放给农民从生活到思想带来的巨大变革,塑造了张老存、张二粮等热爱农村,对土地充满感情,始终坚守在土地上的农民新形象。
该剧收获了诸多好评与奖项,继荣获2013年度第29届电视“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一等奖,2014年电视“金鹰奖”二等奖后,在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奖中再次收获“优秀作品”奖,实现了精神文化生产领域国家级3项最高奖项的“大满贯”,为享誉国内的吉林电视剧品牌创作再添新华章。特别是在央视播出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收视率喜创新高。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农民观众纷纷称赞这是一部反映他们思想感情和真实生活、替他们说心里话的绝好电视剧。
作为向党的十八大的献礼剧,电视剧《我的土地我的家》从农民与土地无法割舍的情结写起,描写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新分得土地的农民张老存的家庭变革,表现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眷恋。进入90年代以后,以张二粮为代表的新一代农民,接过父辈的嘱托,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逐步改变耕作模式,组织乡亲们成立合作社,联合起来走农工商经营一体化的道路,搞“大农业”,引领更多的农民走向致富之路。该剧展现了党的“三农政策”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从一个家庭的故事构筑起大时代的生活图景,努力反映出“三农问题”历史进程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农民走向富裕,农业得到发展,农村更加繁荣,这是全剧的大主题,是承载全戏的厚重感和时代感的基础。
通过《我的土地我的家》的成功实践,作为出品方之一的吉林省影视剧制作集团也总结出一条以小博大的创作之路,即:小演员演出大角色,小人物演出大形象,小题材构筑大时代,小投资得到大回报,以低成本的操作,生产出高质量的电视剧。普通的农村现实生活,应该是色彩纷呈电视剧题材中平凡的小题材,然而小题材作品同样可以构筑出大时代的主旋律。
此后,运用以小博大的方式,吉林省影视剧制作集团又拍摄了一系列农村现实题材电视剧。这类电视剧作品接地气,近民生,从小人物、小环境、小事情中升华到大情怀、大风采、大境界,演好演活老百姓身边的人和事,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是对当代农村生活水平提高,农民思想观念改变的独特艺术透视。同时,剧中的“小人物”也让观众们倍感熟悉和亲切。这样的电视剧虽然很少大手笔、大制作,也没有离奇的故事和明星大腕,却依然赢得观众认可,感觉到戏中演的是身边的人,讲的是眼前的事,说的是心中的理,真切表达了普通百姓的心声,承载百姓平凡故事和理想追求,把触动人心的情怀和深刻的价值观通过剧目呈现出来,也因此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普遍欢迎。
虽然是一部农村题材老剧,但时至今日观看仍倍觉亲切感人,剧中人物和故事所引发的思考也依然可以照进现实,就像此时此刻的芒种时节,收获与希冀并存,这大概就是经典的力量与魅力。小马建议各位,剧荒的时候,不妨经典回顾,说不定还能发掘出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