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迄今已有上千年历史。“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屈原创作的长诗《离骚》中的诗句千载之下仍为中国人所熟知。那一年,屈原把自己和平生的理想一起决绝地沉入汨罗江。百姓热爱他,寻找他,千百年来,人们将这一天固定为民俗节日纪念他。从此,端午节成为了饱含优秀传统文化,最具人文内涵与诗歌精神的传统节日。
“书香吉林讲书堂”主讲人、散文家张铭曾拜谒“屈原祠”,对屈原发出了“秉德无私,参天地兮”的感叹。他说,屈原处江湖之远,无日不为他的祖国和同胞的命运而忧心。在流放途中,先后创作了一系列的诗篇,来阐发自己的政治理想,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痛苦心情。屈原的作品主要有《九歌》《九章》《天问》等,其代表作是人们所熟知的《离骚》。后人将屈原的作品收入《楚辞》一书之中。《楚辞》是继《诗经》之后又一部伟大的文学名著,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刘安称《离骚》兼有《国风》《小雅》之长,它体现了屈原“浮游尘埃之外”的人格风范,可“与日月争光”。其后,司马迁为屈原作传,不仅照录了刘安的这些警句,还进一步把《离骚》和孔子删定《春秋》相提并论。他称前者“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朱熹对《诗经》和《楚辞》也极为推崇。他为《楚辞》作的《集注》足以媲美其《诗集传》。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对于《离骚》的特点与贡献做了这样的评论:“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公元前278年,屈原在汨罗写完《离骚》的最后一章后,在汩罗江流往洞庭湖的转角处怀沙自沉,以明心志。我国古代大诗人、艺术家苏轼曾在诗歌《屈原塔》中为屈原写道: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民俗学者黄石在《端午礼俗史》中提出,端午节的文化源流如涓涓之水,发源于远古时代,三代汇为川流,秦汉扩为河,唐宋纳百川而成湖海。它逐步吸收各地民间文化元素和世俗内涵,形成了蔚为大观的文化景观。我国古代诗人也格外偏爱这个美丽浪漫的节日,今天,让我们一起欣赏几首以端午为主题创作的诗词,感受这个节日的文化芳香。
浣溪沙·端午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渔家傲
北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梦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