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继老工业基地传统优势,紧抓产业转型升级机遇,我省装备制造业正以全力奔跑的姿态,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为吉林振兴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新型奥运版复兴号智能动车组、以“红旗”为名的首辆国产雪车、自主研发的首台国产“雪蜡车”……北京2022年冬奥会,成为吉林新装备一次集体亮相的舞台。
多年来,吉林装备制造业的“蓄力”,迎来蓬勃发力之势。2021年,我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6%。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装备制造业发展,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为全省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支撑。在我省以“六新产业”为主攻方向,下大气力构建现代产业新格局的规划中,新装备是代表产业之一。
壮大新动能,推动新发展。围绕现代汽车、轨道装备、卫星制造等领域,吉林装备制造业正阔步迈向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发展新征程。
汽车产业强势崛起 抢占行业制高点
吉林新装备之中,汽车产业承传统工业优势之“前”,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之“后”,举足轻重。
民族汽车品牌持续崛起,展现了吉林汽车产业发展蓬勃之势。4年间,红旗品牌创造了销量增长63倍的奇迹,2021年全年销量突破3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50%,增速10倍于行业平均水平。
成绩背后,是我省汽车工业体系和创新能力的巨大变化。
在为新能源汽车而生的全新现代化工厂——一汽红旗繁荣工厂,红旗E-QM5在高度智能化的生产线上诞生,机械臂的转动、自动焊接的火花、液压设备的运作,展现着吉林制造攀登新能源汽车领先地位的步伐。
在世界级商用车整车“智”造基地——一汽解放J7智能工厂,“钢铁巨兽”在高度智能化的生产流程中成型,巨大的重型卡车被流畅地装配、调试、检验,引领我省汽车工业快速驶入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顶级汽车智能制造赛道。
“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是吉林汽车产业肩负的时代责任,也是形成新装备产业优势的必经之路。
在我省大力支持下,2020年,中国一汽研发投入206亿元,同比增长13.9%;2021年,研发总投入214.2亿元,同比增长3.9%,占营收比重达3%,取得63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完成专利申请4757件。
大量创新成果成功转化投向市场,为我省汽车产业不断增添核心竞争力。自主研发的发动机、变速箱技术、高功率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无人驾驶小巴士、纯电动SUV……一项项新技术为我省汽车产业未来发展开拓了崭新前景。
面向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新四化”趋势,吉林汽车产业迎潮而立,底气十足。
今年2月18日,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在长春正式启动,这一项目将为推动吉林长春汽车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成为中德产业合作和中欧经贸合作新典范。
大项目落地,“预订”了下一个“黄金十年”;产业“龙头”昂起,带动全产业链向规模化、高端化、集群化演变。
纵观全省汽车产业,跨国零部件企业纷纷落户,自主零部件企业如雨后春笋,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拔地而起,发展动能在强大叠加作用下澎湃而来。在新装备产业赛道上,我省汽车产业正以全力冲刺的姿态,突破进取,勇当先锋。
轨道装备持续领先 舞动产业链条
“长客造”,诞生了我国“复兴号”动车组和地铁客车,是我省在新装备领域的领跑先锋。
今年1月21日,京张高铁冬奥列车启动赛时运输服务,智能化调度系统、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等世界领先技术,独具匠心的冬奥主题设计,引来国内外广泛关注。
京张高铁线上37列动车组全部由中车长客股份公司研制。其中,新型奥运版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具备车站自动发车、区间自动运行、到站自动停车、车门自动控制等先进功能。
今年1月22日,京哈高铁全线贯通,中车长客股份公司研制的CR400BF—G型复兴号高寒动车组承担起线路运营任务。该车具备高寒适应性技术,有效解决了高寒气候下运行的防寒保暖、转向架积雪、关键部件冻结等难题,能够在-40℃以每小时350公里的时速运行。
中车长客创造了我国自主创新的成功范例,尽管已领跑世界,但奋进的脚步从未停止。
在全球范围内,中车长客已经建立了7个分研发中心,实现全球技术资源的有效配置,相继完成时速350公里“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新一代智能地铁列车、广东清远磁浮车等百余个新产品的研发工作。在“复兴号”涉及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比高达84%,引领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发展方向。
如今,中车长客已经具备年产180至200列动车组、4000辆城铁车、600辆普通铁路客车以及年检修300列动车组、1000辆普通铁路客车的能力,正在拓展城市轨道车辆检修以及运维服务。“长客造”成为国际市场上的抢手货,出口美国、澳大利亚、巴西、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
一列动车组有4万多个零部件,涉及600余家一级配套企业、1500余家二级供应商,能带动机械、电气、精密仪器等10余个产业发展。中车长客昂起“龙头”,舞动起全省轨道装备产业链条。
如今,全省已集聚了长客股份、长客庞巴迪、启星铝业、研奥电器等一批轨道交通装备行业重点企业,形成了集研发设计、集成制造、综合检修、生产服务于一体的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正在向实现千亿级轨道交通产业目标迈进。
卫星光电迅猛发展 打造新兴“两翼”
7年间,长光卫星在“顶天立地”上下足功夫,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让我省快速跃上卫星装备制造行业领先地位。
今年5月5日,“吉林一号”宽幅01C星、“吉林一号”高分03D27~33星“一箭八星”成功发射升空。此前的4月30日,长春长光已成功发射5颗卫星,在一周之内取得连续两次发射成功的重大突破,距“吉林一号”星座全部建成更近一步。
截至目前,长春长光成功完成16次发射,将54颗“吉林一号”卫星送入太空,成为我国最大的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可对全球任意地点实现每天18至20次重访,具备全球一张图一年更新1次、全国一张图一年更新6次的能力,为农林生产、环境监测、智慧城市、地理测绘、土地规划等各领域提供高质量的遥感信息和产品服务。“十四五”期间,长光卫星预计实现138颗卫星组网,具备全球任意地点10分钟内重访能力。
2021年,长光卫星的卫星年产能突破100颗,无人机年产能达到200架,为近300家行业单位提供高质量遥感信息服务。依托“星载一体化”“机载一体化”等核心关键技术,长光卫星建立了从卫星、无人机研发与生产到提供遥感信息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与此同时,一个与卫星装备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产业——光电信息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精细程度不断提高、行业地位不断攀升,
在吉林省永利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新厂区内,一批批激光器整装待发。该企业已是全国生产规模最大、产品规格型号最全的二氧化碳激光器供应商,自4月18日启动复工后,车间一直在持续运转,全力以赴赶订单。
长春禹衡光学有限公司先后研制出了绝对式光栅尺、金属光栅角度编码器、角度编码器等一系列高端位移传感器产品;吉林省光华微电子设备工程中心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商用12英寸全自动晶圆探针台;长春光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发出智能物联网轨道交通AFC设备和系统……在有“长春光谷”之称的长春新区内,已引进奥来德、希达电子、光华科技等450余户相关企业,拥有光电子产业相关园区和平台载体8个,集聚新三板上市企业3家,自主知识产权、专利300多项,汇聚了28个行业高、精、尖科技成果,产品包括LED显示屏、通讯设备及器材、激光器、光学镜头、光电编码器等领域,形成了“屏、端、网、云、智”全领域、高端化的光电信息制造能力。
向新而行,机遇无限。在“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指引下,我省正在抢抓机遇,做实、做强、做优装备制造业,围绕现代汽车、轨道装备、光电装备、卫星制造等领域,以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为主攻方向,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不断提升发展动力,让新装备成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