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松花江,波连波向前方,川流不息流淌,夜夜进梦乡……”
“坐在开赴吉林市的大巴车上,不自觉地哼唱起这首歌曲,时隔17年,我再次回到了家乡。”以这样的方式回到老家,内蒙古自治区援吉医疗总队医护人员张丽娜眼睛瞬间模糊了。
作为通辽市医疗队的一员,最初得知吉林市暴发疫情的时候,张丽娜心急如焚,第一个向领导请战,她在请战书上写道:“如果需要报名支援吉林,我报名,那是我的家乡。”
通辽市医疗队出发前,张丽娜向援吉的战友们深深鞠了一躬,并饱含深情地说:“我代表吉林的父老乡亲,谢谢大家的帮助。”
当被问及回乡的感受时,张丽娜坚定地说:“白山松水养育了我,为家乡出力,义不容辞”。
3月14日晚上8点抵达吉林市,张丽娜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担任医疗队联络员,白天在方舱医院工作,晚上回到驻地上报各种数据信息,帮助解决队友的各种困难,面对闭环管理的队友随叫随到,看见身体疲惫的队友,又第一时间顶上去……
在吉林市第四方舱医院收治的患者中,有很多老人、孩子,虽然方舱内的食物不缺,有盒饭、水果以及奶制品,但是却不能完全满足老人和孩子的需要。
这一细节,张丽娜看在眼里,于是她发起了一个倡议,号召通辽队的战友们为方舱内的老人和孩子捐助食物,设立食物捐赠箱,由进舱的战友带进方舱内送给需要的老人和孩子。
这个倡议同时也得到同住一个酒店的赤峰医疗队积极响应。每天方舱内的孩子上午都会准时到护士站,在食物自取箱内寻找喜欢的食物,看着孩子脸上幸福而满足的笑容,张丽娜无比地开心。
从通辽市医疗队进入驻地酒店那一刻,共青团吉林市委无论在生活还是物资保障上,都给予了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为了节省物资使用,张丽娜白天忙碌在方舱医院,晚上回到驻地后把大瓶酒精“瘦身”成小瓶,做好消杀后再逐一分发给队员,5层楼88个房间,她常常工作到晚上10点多。
为此,共青团吉林市委的对接服务人员十分感激,告诉张丽娜物资配发数量够,不用这样节省。可张丽娜却说:“这个时候不能浪费任何物资,我们是来帮忙的,不能再给你们增加负担,有困难我们自己克服。”
“看着感染人数每天都在减少,方舱出院康复的患者每天都在增加,我觉得和战友们的付出都是值得的。”4月13日,在吉林市第四方舱医院采访张丽娜时,她无比激动。她坚定地说,吉林和内蒙古人民携手“同舟共济,激流勇进”,一定能战胜疫情!
作者: 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隋二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