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平凡却温暖的天使

作者:吉林日报记者 王忆遥 张鹤 张敬源 裴雨虹   更新时间:2022-04-03 08:31   来源:吉林日报—大吉网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如果奉献有颜色,那一定是医护白。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一线的医护人员承担着巨大的风险、压力和疲惫,在岗位上奋战、向险而行。他们,用职责和使命,为人民群众构建起了一道守护生命与健康的坚实屏障。

我是党员,我留下

蛟河市援助吉林市医疗队共257人,成员来自蛟河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担负核酸采集工作。

医疗队领队、临时党支部书记于静说,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医疗队到达吉林市昌邑区后,大家的行李都来不及拿下车,就直接进入到各社区进行核酸采集工作。那几天吉林市正好赶上两场降雪,地面积水多,很多队员的鞋都被雪水浸湿了,脚在凉水里一泡就是一天。还有部分居民,比如老人、孩子需要上门检测,而昌邑区的很多楼房都没有电梯,队员们穿着防护服上楼下楼,几趟下来防护服里的衣服就被汗水湿透了。

3月8日,于静接到电话,说队员沈悦在社区工作时晕倒了。于静焦急地赶往吉林市中心医院急诊室,结果沈悦的第一句话出人意料:“姐,别告诉我爸妈……”通过跟沈悦谈心得知,由于吉林市当时疫情形势十分严峻,她怕父母担心,没告诉他们自己来当志愿者。待情绪稳定、身体稍好些,沈悦坚持说:“姐,我不走,我能坚持!” 就这样,沈悦又回到了工作岗位……

“在我们连续工作了十几天的时候,一天下午,我接到一个电话,另外一个社区需要我们支援完成核酸采集任务。当时我们有3个小组完成工作刚回到宾馆,听说有社区需要援助,全员18人一起出发。社区只需要4名医务人员。我想留下4位小伙子,其余人回宾馆休息。”这时,队员吴雪兵说: “我不走,我留下。” 于静看向他时,他又认真地说:“我是党员,我留下。”当时,大家都被这简短几个字所震撼。

后期,各种各样的困难一一凸现,但没有一个人放弃。历经17天战“疫”,医疗队第一批106名医务人员已返回蛟河。其余100多名医务人员,仍坚守在吉林市的抗疫一线……

会诊,在定点医院……

3月13日,省卫健委紧急组建吉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省级定点医院巡诊专家组,赶赴吉林市进行相关医疗救治工作。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张捷,担起巡诊专家组组长的重任。

张捷组建起了包含妇科、儿科、重症医学科等骨干医生的队伍。到达吉林市后,他们立即投入工作,先后与定点医院、方舱医院负责人完成对接,主要负责疑难病例会诊、重症患者转诊、筛查预警、医疗救治指导等工作。大家克服困难,以最快速度完成了预案制定、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及职责分工的规划。在国家医疗救治组专家主持联合会诊时,张捷和专家组提出的建议与方案得到了充分肯定。

在吉林市开展工作以来,张捷和专家组巡诊了区域内所有定点医院及方舱医院,多次主持危重症患者会诊抢救,与所负责医疗机构协调配合建立了实时会诊平台,24小时对新冠肺炎合并多学科基础疾病的危重症患者及孕产妇、儿童、血液透析、肿瘤放化疗等特殊人群开展筛查预警、分级分层会诊;率先提出精准管控、特殊群体区域管理、信息化分层的方舱管理建议;短时间内就起草了方舱医院新冠肺炎高危患者筛查及急救预案,特别是发挥多学科专家优势,针对特殊人群及管理需要,撰写了孕产妇的方舱管理方案、儿童重症肺炎方舱医院排除流程、方舱医院核酸检测优化方案等。在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下,给予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极大的指导和帮助。

一家医院两支志愿团队

张海波是长春恒康中医医院党支部书记、院长。疫情发生以来,她成立了15人的净月核酸采集小分队和14人的流动核酸采集小分队两支志愿团队,并多次前往抗疫一线支援。

3月20日一大早,张海波和队员们来到了室外采集点,采咽拭子、封管、消毒保管垃圾……张海波和队员们分工明确,行动迅速,采集效率十分高效。

医院两支志愿团队分工明确。净月核酸采集小分队专门支援净月区抗疫一线,到当地的社区、工厂以及入户进行核酸采集工作;流动核酸采集小分队则留守医院,既要为住院患者做好医护服务,又要协助社区到朝阳区的核酸采集点为居民做检测。

除了支援一线的核酸采集工作,张海波组织医院药剂部门煎制了预防中药汤剂1000余袋,手工制作防疫香囊300个,配备连花清瘟颗粒200余盒,向街道社区干部、辖区居民免费发放。

她多方调配捐赠抗疫物资,通过多种渠道购置了总价值10余万元的防疫物资,并将这些物资全部捐赠给朝阳区清和街道。

一对一心理疏导

“21天的高强度工作保延边一方平安,值!”

“为近200名隔离人员排忧解难,是我们的使命。”

……

谈起在隔离点工作的日子,延边脑科医院怡华酒店隔离点医疗组的医护人员感慨万千。

疫情突袭,2月28日,延边脑科医院迅速行动,选派5名精干医师组建专业团队,火速前往怡华酒店隔离点开展工作。

“作为医护工作者,我们身上的职责、心中的使命要求我们义无反顾奔赴抗疫一线。”医疗组负责人张延丽告诉记者。

该医疗组负责隔离人员的核酸采样、体温监测以及心理疏导等工作。“隔离人员很多都是半夜收到通知要马上进行隔离,生活用品都来不及收拾,情绪都不好。”心理治疗师、咨询师李颖十分理解他们的心情。

“谁想成为密接人员?谁不想回家?”这是被隔离人员说过最多的话。医疗组的工作人员敏锐察觉到了他们心中的负面情绪,医院迅速开设了24小时免费心理咨询热线,给予集中隔离人员关怀与疏导。“不同患者的情况不一样,我们采用一对一的心理疏导方案。”李颖告诉记者,掌握病症后,医疗队快速开始“对症下药”,从他们最关切的问题着手。刚做完手术仍在恢复期的女患者,为她进行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对家中只有老人的患者,帮忙联系社区人员送菜、照顾老人……

病毒无情人有情。“疫情当下,作为心理疏导方面的医护人员,我们要更用心、更细心。我们坚信,很快就会春暖花开!”张延丽告诉记者。

我只想尽己所能多做点

沈悦是蛟河市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从3月初开始,沈悦就到吉林市进行支援,凌晨4点多集合,有时一直要工作到深夜十一二点。在这次支援中,沈悦担任核酸采样工作,每次采样八九百人,最多时达到一千四五百人。

今年的国际劳动妇女节对沈悦来说有点“特别”。持续在户外进行核酸采样的沈悦突然一阵心悸和晕眩,眼前一片漆黑,随后被送到医院。清醒后,领导询问要不要返回蛟河休息,她说:“不用,我缓一缓就行。”当时沈悦心里涌上的第一种情绪是愧疚,“每个人都有很多工作要做,我却给大家添麻烦了。”

在每天高强度的工作中,沈悦的手脚都肿了,关节处的肿胀有时会让她半夜疼醒,但这些病痛在她心里抵不上居民的一句感谢。“有一次采样时,一位大爷跟我说,‘孩子你辛苦了,现在我们也做不了什么,大爷给你鞠一躬。’”大爷实实在在的一个鞠躬让沈悦在防护服里哭得稀里哗啦。

“我只想尽己所能多做点,疫情之下大家都在超负荷工作,疫情能赶快过去就好了。”这个年轻的女孩儿不觉得自己做的事是付出、是奉献,她在感受着别人带给自己的感动,而她也把感动带给了别人。


作者:吉林日报记者 王忆遥 张鹤 张敬源 裴雨虹
编辑:刘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