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期间,长春站用细致周到的服务迎来了旅客的一致好评。吉林日报记者 吴茗 摄
长春站出站口附近,设置了核酸检测点。 吉林日报记者 于悦 摄
旅客有难处,需要帮助,就找长春站爱心班组。图为爱心班组成员马丛服务患病旅客。 吉林日报记者 吴茗 摄
回家心切的乘客拎着兜子跑向检票口。 (资料图片)
CBA联盟工作人员李大龙为赛事的新闻发布会做准备工作。 吉林日报记者 韩玉红 摄
1月17日,为期40天的2022年春运拉开序幕,一年一度、声势浩大的“候鸟”迁徙正式启动。面对复杂多变的疫情防控形势,在今年这有些特殊的春运中,期盼团圆的人们演绎着各自的返乡故事。
过年回家
是最温暖的期盼
这个冬天对于长春的篮球迷们来说,是十分幸福的。2021—2022赛季CBA联赛第二阶段的比赛全部安排在了长春,当“冰雪长春”遇上“群星闪耀”,这场“盛宴”的背后,还有一群默默奉献的人在为赛事做着保障。1月28日是本阶段的最后一场比赛,也是CBA联盟工作人员黄杰、刘晓、庞金鹏、李大龙需要站好的最后一班岗。从去年12月下旬来到长春起,这4位外地人就在长春这个“临时故乡”开始了每天从酒店到体育馆的两点一线生活。
黄杰的老家在无锡,平时在北京工作。去年受疫情影响,CBA联赛改为在浙江诸暨进行赛会制比赛,黄杰就没能回老家过年。上个月刚到长春时,他就已经做好了两手准备:“过年的时候,哪里没疫情就回哪里。”他提早买好了春节回无锡的机票,但也做好了回北京过年的打算,甚至,他也想过,一旦“有情况”就留在长春过年,绝不给防疫工作添乱。到了长春后,他感受到了当地为保障比赛顺利进行而做出的严格防疫举措,心里踏实了许多。春节一天天临近,黄杰仍一直密切关注着各地的动态,做好随时调整行程的心理准备,但回家的那张机票,是他最期待能用上的。
刘晓和庞金鹏每天驻守在有着60余年历史的长春市体育馆,体育馆门前的一座冰雕是他们唯一能“逛”的风景。刘晓是辽宁人,在北京工作,把家安在了天津,此时已迫不及待想要回到天津的家中与妻儿团聚了。与刘晓不同的是,庞金鹏是北京人,以前从没在东北待这么长时间,“来长春之前以为这边会非常冷,可能会不适应,没想到来了之后发现虽然室内外温差很大,但屋里真的很暖和很舒服。这边的饭菜也很好吃。”1月26日,庞金鹏忽然收到一条短信,提前预订好的29日长春飞北京的航班取消了。归家心切的他发了一条自我调侃的朋友圈:“幸好有B计划,要是29号中午开始骑小黄车,一路不吃不喝、不上厕所、不睡觉,大概正月初一晚上9点23分能到,还没到立春。”同时还配上了一张长春到北京的导航截图,显示骑车走这段987.4公里的路程需要82小时24分。所幸春节前长春到北京的高铁票比较充足,他很快便预订到了回家的火车票。站好最后一班岗,他便可以回家了。
逆向迁徙
到子女家过年
1月23日中午,在四平东站候车室内,匆匆坐公交车赶来的赵志刚风尘仆仆,在车站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完成了身份核验和安检。
一进候车室,赵大哥放好背包,便开始询问附近的旅客到哪儿去。“有没有到长春西的?”问了好几个人后,赵大哥终于找到了和自己目的地一样的同车旅客。“我头一次坐高铁,不知道该咋坐,寻思问问有没有和我坐一趟车的,路上也能有个照应。”
找到临时同伴后,赵大哥松了一口气,坐下来和周围的人聊了起来。有人问他,去长春是探亲访友还是办事?“我这是去儿子家!”他笑着说:“儿子说让我早点去他那过年,能多待一阵,连火车票都直接给我在网上买好啦。”
说起儿子,赵大哥脸上洋溢着笑容。“我今年62岁了,闲不住找了个活儿干,儿媳妇去年刚生了孩子,我老伴早就去长春照顾他们了。今年我们一琢磨,就别让儿子一家三口折腾了,孩子小也不方便,我们去长春过年,也挺好。”他一边低头看着手里的车票一边说道:“本来我说我自己去四平站买普通车的票就行,十八块五毛钱就到长春了,我儿子非要给我买高铁票,说让我感受一下。这一张票五十多块钱,差出几十块钱呢!”
虽然嘴上埋怨着儿子多花钱买了高铁票,但是赵大哥对于坐高铁这件事还是饱含期待。“听说高铁老快了,坐着还可稳当了。”眼瞅着快到开车时间,赵大哥有些坐不住了,一边整理东西一边盯着候车室的电子大屏寻找自己乘坐那趟车的车次。“这里有我给孩子们拿的吃的,还有给孙子买的衣服、玩具,一会儿可不能落下。”
“女士们、先生们,由北京朝阳站始发,终到长春西站的G953次列车现在开始检票……”检票的广播通知响起,赵大哥马上背好背包往检票口走,他认真地看着前面排队的人是怎样检票进站的。“就把身份证放那?不用看车票?”他有些不太相信。刷身份证走过检票闸机后,他忍不住感慨:“现在啥都升级了,以前还都是人工检票,现在票都不用了!”
随着人群,赵大哥走到乘车站台。“2车往哪边走?”站台上的工作人员为他指引了方向。复兴号高铁呼啸而来,稳稳地停靠在站台边,赵大哥走进车厢,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坐稳后,掏出手机,兴奋地说:“我得给儿子打个电话告诉他我上车了,让他来接我回家过年!”
回家的行囊
满满都是爱
1月25日,农历小年。上午10点半,长春站的候车大厅里坐了不少乘客,大大小小的包裹、各式各样的特产礼盒摆满了座椅之间的过道,为车站增添了不少过节的氛围。
“我们带了两大箱吃的,全是网购的各地美食和网红年货大礼包,拿回去给老爸老妈尝尝鲜。”老家是大安市农村的刘佳伟和妹妹刘佳琪大学毕业后都留在了长春工作,公司放假后,他们俩第一时间买好了车票,背着背包、拉着行李箱、拎着大包小裹赶火车回家。“本来我们打算网购年货直接邮回家的,但是往农村邮会比较慢,还需要上镇上取,太麻烦了,所以我们俩都邮到公司,再打包带回去。”因为行李比较多,怕过安检的时候耽误时间,刘佳伟兄妹俩提前两个小时来到车站候车。“时间还早,我妹去逛旁边商场看年货了。”刘佳伟说。
在候车大厅进站验证通道处,市民闫先生夫妻俩正在取过完安检的行李。“我老家是海拉尔的,因为工作太忙和疫情原因,已经两年没有回家过年了。今年特意提早请假,提前回家过年。”因为给亲朋好友带的礼物比较多,夫妻俩用了3个行李箱和3个纸壳箱才装下。闫先生开心地告诉记者:“今年终于可以回家过年了,给父母的新衣服和好茶、好酒,给晚辈的零食和礼物,还有吉林的杂粮和特产,我这几个箱子都装得满满的,如果不是实在装不下了,我真想再带些东西回去。”
在候车大厅,拎着兜子向着检票点飞奔的赵欣欣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我以为自己来晚了,要错过火车了,就赶紧往这儿跑,还好没迟到。”赵女士告诉记者,因为工作原因,她每年只有过年时才有机会回家,所以她特别期待过年,提前在网上买好了各种年货邮回老家。“我爸妈收到快递可高兴了,天天跟我发视频聊哪个好吃哪个好用。”赵女士笑着说,父母开心她就高兴。这不,她临上车之前,又到商场给二老买了新衣服和营养品,“爸妈操劳了一辈子,我希望能哄他们开心。”
暖心春运
温暖回家路
自1月17日春运开始后,长春市逐渐迎来人员流动高峰。长春站在做好严密防控疫情的同时,不失温情地提升服务,答好春运保畅和疫情防控两道“考题”。
1月18日,春运开启第二天,患有小儿麻痹的旅客王女士由于骨骼畸形已经严重影响到正常的生活,不得已从延吉老家到长春吉大二院进行手术。家里老伴年纪大了,不能陪护;在长春打工的儿子由于年前工作忙,也不能来接站。到达长春站后,她马上向长春站爱心班组求助。爱心班组的马丛在了解情况后,立即用轮椅将旅客送出站,并协助王大姐联系出租车,解决她出站后就医路上的困难。马丛告诉记者,春运期间,长春站提供了更为灵活细致的贴心服务,情暖旅客“回家路”。
疫情防控对春运来说无疑是一道“加试题”。为了准确答题,让旅客出行更加安全、有序、温馨,长春站积极做好旅客进站测温、进京核酸检测证明和北京健康宝绿码的查验,常态化做好候车室、售票厅、卫生间等重点场所的通风、消毒工作,在候车室、售票厅等人员集中场所,利用展板、条幅、LED大屏、广播等多种方式,宣传疫情防控措施,及时提醒旅客间隔就座、保持一米以上距离、减少人多聚集、规范佩戴口罩等,引导旅客做好个人防护。开展境外人员转运、超温旅客留观处置等模拟演练,提高疫情处置应急能力;开辟绿色通道,全力保障防疫重点物资、人员运输。
为了烘托节日气氛,以悬挂灯笼、中国结等传统方式,靓化旅客候车环境;坚持环境卫生清洁制度,加大保洁人力投入,为旅客创造干净、温馨、舒适的候车环境。
春运期间,车站启用候车室A区便捷换乘通道,并安装反向闸机,方便中转旅客刷闸机后进入候车室。在保证设备运行安全上,春运前专人对全站扶梯、直梯等特种设备和广播、引导、LED屏等客服设施进行检修,保证状态良好,协调设备维保单位春运期间24小时驻站,第一时间处置临时设备故障,确保春运期间设备运转状态良好。
为了优化售票功能,长春站实行“一口办”服务。设置“红旗”服务窗口,整合“售票、脱网人群、问询、临时身份证办理、代用票、投诉受理”等功能,增加爱心服务项目,比如旅客出行方案设计、重点旅客联控、遗失物品查找等。增设“学生务工团体票专窗”和“学生资质核验”窗口业务。实行“就地办”服务。在售票大厅设立导询台,将春运加开临客及电子票相关业务制作成宣传手册,在春运首日进行发放。组织巡视员、志愿者在大厅引导旅客提前在12306客户端进行注册和手机号验证,并在网上帮助旅客购票。
长春站还协调公交、出租车公司,掌握长大特教学院残疾大学生出行批次,开展“车接到校、全程护送、专人帮扶、绿色进站通道”全过程服务;对重点旅客出行提供“爱心卡”,为老幼病残孕出行提供优质服务;做好客服中心受理特殊重点旅客预约服务信息的流转和落实,实现线上预约和线下服务全流程闭环管理,确保全程服务不断线。对旅客遗失物品查找持续跟进,积极主动回复旅客,尽力满足需求,延长火车票代售点售票时间,由17时关口延长至18时;开展手语服务,春运前组织爱心服务团队和12306服务台工作人员,参加国家通用手语骨干培训班,掌握手语技能,提高特殊重点旅客出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