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当冰雪“燃热”吉林大地,岁末如约而至。
回望2021年,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紧紧抓住推进东北振兴发展历史机遇,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全力以赴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吉林日报从今天起,在“推进‘一主六双’加快吉林振兴”专栏下开设“‘十四五’,我们这样开局起步”子专栏,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总结盘点各地各战线2021年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突破、展现的新作为,汇聚起接续奋斗、勇毅前行的磅礴力量,奋力开创吉林振兴发展新局面。
松江潮涌谱新曲,长白山麓起大风。
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这一新的起点,我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两确保一率先”目标,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吉林振兴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陆上风光三峡”工程全面建设启动,一汽-大众新技术开发中心正式落成,吉林化纤年产15000吨碳纤维项目多条生产线试车成功,长光卫星成为我省首家、东北唯一“独角兽”企业,红旗H9荣获国家年度创新大奖……
这些亮点宛如律动的音符,融合成我省2021年振兴发展的主旋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我省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吹响高质量发展的嘹亮号角。
弹起琴瑟和鸣的“协奏曲”
新时代,东北振兴亟待破题。“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全面实施的2021年,是吉林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进程中的破题之年。
推动区域发展变化的动能,首先来自于产业要素的空间聚集、布局和其生产力的持续提升。长春、吉林、四平、长白山及其他地市都有其自身的优势所在。然而独木不成林,聚沙方能成塔,将各自优势整合聚集,才能形成强有力的发展动力及市场竞争力。
而“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为我省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寻求突破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今年7月,中共吉林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决定》,将“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调整提升为“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
依托“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可以让集群产业形成“廊”“线”,让相关功能形成“道”“带”,让资源开发形成“基地”,让主要区域“协同”发展——
身担“一主”重任的长春市,力求充分发挥其辐射主导作用,深入落实国家城市群都市圈区域发展战略,聚力推进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拉开发展框架、拓展战略纵深、壮大规模总量、强化辐射带动,形成东北亚区域极具影响力的经济板块;
依托环长春四辽吉松工业走廊,合理规划工业空间布局,重塑产业经济地理,优化产业发展生态,推动汽车、石化、食品、医药、装备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
依托中西部粮食安全产业带,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深入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持续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依托“双线”,以长春为中心,一环向东,一环向西。两个环线资源整合、产品开发方向明确,多个精品旅游线路和产品集束显现;
依托“双通道”,促进我省与东北亚区域相连通,与环渤海、京津冀对接,推动吉林全面融入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
依托西部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将我省“风”“光”等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牢牢把握能源安全主动权,从而为吉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依托“双协同”,优化全省生产力布局,提升中部城市群整体实力,增强优势区域增长和辐射带动能力。
在“一主六双”的强力带动下,我省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正携手走向充满希望的明天。
奏响老歌新唱的“变奏曲”
作为老工业基地,我省努力将优势做优、特色做特、强项做强,挖掘出更多的增长潜力,培育出更大的发展动力。
今年11月,随着百余辆红旗新能源换电出租车从一汽研发总院启动并驶向长春城市各处,一汽红旗E-QM5新能源换电汽车正式交付运营,我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开启新篇章。
在此之前,投资近80亿元,年产2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一汽红旗繁荣工厂落成;投资近50亿元的玲珑轮胎项目一期封顶;富赛汽车电子工业园投产……
紧跟潮流的靓丽车型、经济实用的车辆性能,刻不容缓的转型升级促使共和国汽车长子时变时新,在新时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浪中勇立潮头。
同样屡传捷报的还有吉林化纤。今年以来,吉林化纤年产15000吨碳纤维项目多条生产线相继试车成功。作为老牌传统企业,吉林化纤紧盯市场传统人造丝产品迭代升级,抓住以碳纤维为代表的“高精尖”产品已形成新的效益增长点这一特点,不断加大科研创新力度,使新产品的生产线不断扩大升级。
凭借自主创新,目前,中车长客生产的高铁动车组不仅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同时还深度参与高铁动车中国标准的制定。打造时速400公里等级高速动车组、智能动车组、城际动车组,市域车等产品,支撑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交通强国建设。
我省医药产业近几年发展速度亦不容小觑。
初冬时节,走进长春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感受到的是一派火热的建设场景:设备加紧安装调试、物料车辆来回穿梭,到处是铆足干劲儿加紧施工的忙碌身影。
在梅河口,四环制药惠升生物胰岛素二期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全品类胰岛素等糖尿病及并发症用药的生产,年产值超过200亿元。
今年以来,敦化市重点推进医药工业园区建设,形成了以敖东、华康、凯莱英、金赛、草还丹、健芝宁以及广亿、元宝枫八大医药工业园为主的产业集群,医药工业规模达40亿级……
依托传统优势,一波波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意十足。
初冬的坤圣园国家级生态农业产业园,仍是一派诗意景象。一栋栋农业采摘大棚错落排列,外墙的国画令人仿佛置身江南水乡。
大棚旁的农业民俗文化博物馆内,游客可以近距离参观手锯、马镫、药碾子等传统器具,深入了解传统的农耕文化。
果蔬、菌类种植,农产品加工,观光采摘旅游研学相结合,坤圣园可谓我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缩影。
寒意渐浓,但在东丰国际梅花鹿产业创投园项目现场,工人穿梭往来,室外建设者们踩着脚手架,克服低温等困难条件,实施玻璃幕墙和屋面飘带铝单板等工作,室内装修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
东丰县梅花鹿养殖历史悠久,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结合我省对梅花鹿特色产业的战略定位,东丰县谋划了一批围绕梅花鹿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项目,该产业创投园项目就是其中之一。
据介绍,该项目围绕“梅花鹿+医药健康”产业,立足打造全国最大的梅花鹿产品集散地,建设集现代农业、旅游业、加工业、服务业和金融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涉及百姓冷暖的民生工程也在悄然发生着转变。
前不久,总投资22亿元的华能九台电厂向长春市东部区域供热项目全线贯通,月底前部分投入使用,可实现1100万平方米的供热面积。
项目运行后,可替代供热区域内现有的28个小型锅炉,年减排二氧化碳50万吨、烟尘470吨、二氧化硫2850吨、氮氧化物2650吨,年均减少标煤消耗16万吨,实现能源消耗向低碳转变。
勇于突破瓶颈,才能驶入高质量发展的蓝海。老企业重组后打起“循环经济”牌;项目建设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大力发展中高端、科技型产品……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我们脚下这片生机勃勃的黑土地上发生着。
演绎欢歌嘹亮的“交响曲”
如何在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上打造更多新动能?如何在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上探索更多新路径?
这是新时代摆在吉林人面前的新课题。
步入“十四五”,我省瞄准新能源、新汽车、新材料、新农业、新旅游、新电商“六新产业”发展和新基建、新环境、新生活、新消费“四新设施”建设,建立项目调度机制,边谋划、边调度、边推动,扎实做好项目文章。
12月28日,一年一度享誉海内外的查干湖冬捕将拉开大幕。春看花、夏赏荷、秋观鸟、冬捕鱼,四季分明的查干湖,在每个季节都有着不同的迷人韵味。
四季都有文章可做的旅游资源,是我省发展旅游业的底气所在。
入冬以来,我省各地普降多场大雪,这令省内外的滑雪爱好者兴奋不已。不分老幼、不遗余力,全民上冰雪、助力冰雪事业,成为吉林冬天最鲜明的标签。
“冬奥在北京,体验在吉林!”属于吉林的精彩还将继续演绎。
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我省在原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深度打造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取得了良好效果。
能源也是近几年人们十分关注的领域。随着我国提出“30·60目标”,新能源发展的春天来了。
作为国家首批7个千万千瓦风电基地之一,自然资源禀赋是我省固有的优势之一,尤其以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潜力较大。
金秋10月,作为我省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产业格局的重大支撑,“陆上风光三峡”工程全面建设正式启动。到2025年,工程新能源装机容量将达到300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800亿千瓦时,累计总投资1850亿元。
电子商务作为数字经济的代表,近几年发展速度有目共睹。网购、快递等10多年前鲜为人知的词语已经完全融入我们的生活。
在新一代技术支撑下,新电商成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创新风口,是新经济新发展的集中体现。
抢抓新机遇、拥抱新电商、赢得新优势,我省恰逢其时地在今年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新电商大会,传递出我省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以及全力打造电商发展这一新增长极的信心和决心。
疾风知劲草,转型见真章。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白山松水间,新产业新动能成长激情澎湃,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在“转”,越来越多的新兴产业涌现,助力吉林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
记者手记
“十四五”时期是吉林在高质量发展新路上砥砺前行、积厚成势的关键五年,是推动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突破、开辟新局的关键五年。
开局绽现新气象,起步彰显新成效。
“十四五”伊始,“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强力助推吉林区域特点、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优势充分释放,构筑走出发展新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路径,筑牢振兴基础。
在一汽、在长客、在吉化、在通钢……放眼当下的吉林,传统企业从“老爷车”到“巨无霸”,无一不在谋划着“老树发新芽”。
“风”“光”“氢”等新能源崭露头角,人参、黑木耳、黄牛肉、杂粮杂豆等特色农产品频频登上网络畅销榜,各大雪场、冰雪乐园人流如织……这样的节奏,就是新动能的节奏。
厚植发展沃土,施予阳光雨露。白山松水间,产业类别日渐繁茂、经济发展生机盎然。将优势做优、特色做特、强项做强,挖掘更多的增长潜力,培育更大的发展动力,吉林,始终昂首阔步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