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开宇 实习生 谭雪莹
“景俊海书记在人才调研工作座谈会上谈到要最大程度放活人才机制,最大限度创新人才政策,最大力度优化人才环境,让各类人才都能在吉林各展所长、各尽所能。听了景俊海书记的讲话让我倍受鼓舞,心里更踏实了,也更加坚定了我在吉林继续工作,为吉林的发展建功立业的决心。”作为一位在吉林从事科研工作已经15年的山东人,谈及几天前参加人才调研工作座谈会的感受,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陈岐岱依然难掩心中的激动。
2006年,在时任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孙洪波院长的诚挚邀请下,在日本大阪市立大学从事超快光学方向博士后研究的陈岐岱回到国内,与从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回来的妻子双双落户吉林大学。“学成回国从事科研工作是我一直不变的想法,当时接到了国内多个学校和科研机构的邀请,待遇都比较优厚,但我所从事的超快光学研究有着特殊性,对研究设备有着很高的要求,当年国内没有几家科研院所能够提供。”
回想当年最终选择吉林,陈岐岱说,是被吉林大学对人才的渴求和诚意打动了。“那个时候,吉林大学正处于合校初期,学校科研经费非常紧张,但就是在那样的情况下,学校为我们团队投入了1000万元启动经费,用于购买设备、搭建实验平台,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科研空间,现在回想起来我仍然非常感动。”
就在不久前国家自然科学奖的评选中,他与团队4名成员共同申报的特种光电器件的超快激光微纳制备基础研究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此项研究成果形成了特种光电器件超快激光制造的新技术体系。对于这个得之不易的荣誉,陈岐岱说,它属于整个团队,属于吉林大学,更属于吉林。
“科学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会遇到各种难题,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在攻坚克难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省委、省政府坚持科技创新的决心以及对科研工作者的爱护和扶持。”陈岐岱介绍说,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团队先后得到来自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等多个部门的经费资助,在最后的申报过程中,省科技厅多次组织院士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论证,提出宝贵意见。“景俊海书记也曾亲自与课题组成员沟通交流,让我们倍感温暖,充满力量。这份荣誉有我们的汗水和心血,更饱含了省委、省政府的期待和关怀。”
在吉林生活工作了15年,陈岐岱已经从心底里喜欢上了这片土地。他说:“我始终坚信,选择吉林、选择在吉林大学工作是我人生中最正确的决定。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最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是吉林给了我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和平台。”
安身、安业、安心是每一个科研工作者的心愿。作为省委、省政府认定的高层次人才,陈岐岱说,自己真正享受到了政策的红利。
“我持有省里发放的‘吉享卡’,在交通出行和就诊就医方面都可以享受‘三专一优’政策,爱人就业安置、子女就学也可以享受特殊通道。同时按照政策,对于引进人才给予的安家补贴、贡献奖励、个税退税等政策我也一一享受到了,这些福利和服务真正落到了我们心坎上,温暖而贴心,让我们没有了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到科研中,更让我们切实感受到省里重才、爱才、惜才、扶才的浓厚氛围。”
“除了带好团队,我心中还有两个目标,继续开展超快光学领域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未来再为吉林省争取一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还有一个就是把吉林的光电产业、超快激光加工产业做大做强,打造出一张超快激光加工吉林新名片,让全世界瞩目。”对于吉林的未来,陈岐岱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