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我省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之“双带”篇(下)

作者:张力军   更新时间:2021-10-31 09:38   来源:吉林日报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农业是吉林的最大优势,我省是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粮食调出量居全国第三位,肩负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责任。去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时明确指出:“吉林作为粮食主产省,要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省委、省政府把抓好粮食生产作为头等大事,始终保持这根弦不放松。建设东北平原粮食安全产业带成为“一主六双”之“双带”中重要的一“带”。

专班建“带”目标锁定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加强粮食生产的若干措施》,为推进东北平原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省政府专门成立了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直14个厅局为成员单位的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项目专班,统筹推动产业带建设。

建设粮食安全带,依托中部长春、吉林、四平黑土地优势和西部松原、白城粮食生产条件,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产粮大县农机装备能力建设、三北防护林更新改造、现代种业提升等重大工程,加强我省西部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滩涂等可开垦后备耕地资源保护和有序开发利用,深入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完善黑土地保护工程措施、技术措施,打造中西部粮食安全产业带,持续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到2025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总产量迈上800亿斤新台阶。

筑基,从黑土地开始

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是黑土地。深秋时节,松原市宁江区大洼镇民乐村高标准农田建后培肥改良示范区的人们正在收获着喜悦。这个村经过田、土、水、路、林、电、技、管一体化综合治理后,生产能力得到了迅速提升。而这只是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冰山一角。

为了筑牢粮食安全之基,我省落实国家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统筹推进省市县三级编制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四五”规划。

实施“百乡千万”高标准农田建设行动。突出重点、集中连片、整合推进、分期建设,优先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内实施农田土地平整、有机肥播撒及田间机耕路、灌排渠道、农田电网等综合设施建设,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2021年,在30个产粮大县建设千万亩以上的连片高标准农田,新建高标准农田500万亩,比上年增加200万亩。目前已建成251万亩。到2025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000万亩,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60%左右,推动项目区粮食增产10%左右。

加强黑土地保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真总结和推广梨树模式,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我省粮食产量80%来自于黑土地,必须站在战略高度保护好黑土地。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黑土地保护的实施意见》,省里成立省委书记、省长任双组长的省黑土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和统一指导。

——制定黑土地保护工程规划,积极创建东北黑土地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将更多项目纳入国家项目库。深入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大力实施保护性耕作,分区域示范推广秸秆覆盖还田、秸秆深翻还田、盐碱地治理等十大模式,坚持综合施策,升级战略举措,努力走出具有吉林特色治理之路。围绕黑土地保护关键技术进行科技攻关,探索建立东部固土保肥、中部用养结合、西部抗旱培肥等不同模式。

——深入总结推广“梨树模式”,在26个黑土保护市县集成推广耕作制度改革、土壤改良治理等保护措施,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扩大到2875万亩,同比增长55.2%,居全国第一位。

——推进农田环境治理,实施农膜回收、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治、科学用药技术和高效施药器械及其配套技术, 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加快畜禽养殖废弃物收储运体系建设,实施粪肥沃土行动,促进粪污全量还田。在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工程。

保障,加快打造现代种业创新高地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我省审定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共712个,引种备案品种1209个,登记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365个。国家级审定的品种229个。玉米、水稻、大豆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为了打造现代种业创新高地,我省设立种业发展基金3亿元,重点实施“五大提升行动”:

——种质资源保护能力提升行动。制定《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总体方案(2021—2023年)》和《农作物、畜禽、水产、食用菌、中药材5个分物种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保护行动实施方案》,全面启动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保护。协调省发改委立项,投资1500万元,推进省农科院建设省级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心。

——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推进与中科院、中化集团先正达公司等开展科研合作,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正在推进春玉米育种中心、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东北中心、种子生物学院等项目建设,打造现代种业创新高地。协调省科技厅实施“主粮作物良种科技创新重大专项行动”,突出玉米、水稻、大豆三大主粮作物品种提质增效,组织省农科院、吉林大学、鸿翔种业等联合开展科企攻关。加快优良品种更新换代,新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341个,其中玉米237个、水稻69个、大豆32个、小麦3个。

——主体培育能力提升行动。启动创建公主岭国家级现代种业产业园,对铁北种业一条街进行统一规划,建立3000亩玉米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区。支持种业企业资源整合,与先正达公司、鸿翔种业等企业签订入园框架协议,安排了建设用地、研发地和制种田等,引导重点企业向园区集聚。推行“强种贷”,帮助企业协调发放贷款1.5亿元。组织举办现代种业创新发展培训班,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作学术报告,提升科技人员和种子企业等各类主体素质。

——育制种基地能力提升行动。争取国家投资3000万元,支持洮南市国家级10万亩玉米制种基地提档升级。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设施持续完善,启动公主岭市10万亩水稻制种大县等项目,推进玉米、水稻、大豆等40万亩标准制种基地建设,提升省内供种保障能力。

——种业治理能力提升行动。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套牌侵权等违法行为。今年查处种子案件136件,取缔无证经营业户104个,吊销生产经营许可证3家,没收种子1722公斤,召回问题种子2.04万公斤,有效保障了春耕用种安全。

支撑,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

科技与装备支撑是粮食安全的关键所在。

截至10月19日,我省秋粮收获已近七成,有如此进度,我省农机化水平的不断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到去年底,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3900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126万台。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到6361个。全程机械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662个,基本实现“一乡一农机强社”。目前,我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1%,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

近年来,全面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省建设,创建国家级示范县28个,长春、四平、辽源被确定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与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合作,建设“农机产业园”,持续提高农机装备生产能力。到2025年,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5%以上。

实施数字农业创新工程。完善省级数字农业云平台建设,重点推进玉米(水稻)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梅花鹿人参食用菌单品大数据平台、农村经营主体管理平台推广应用。推进信息进村入户,覆盖55个县(市、区、开发区),累计建成益农信息社8030个。建设省级物联网应用示范点100个。

农业信息化在全国实现“五个第一”:

12316、12582平台与农民互动服务量全国第一,农业电子商务进村入户全国第一单,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服务覆盖面全国第一,易农宝APP省域用户量全国第一,中国移动服务农业示范基地全国第一个。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信息进村入户首批试点省、农业电子商务试点省和物联网区域试验试点省。

与此同时,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先进实用技术集成推广,加强防灾减灾措施落实,持续提升抗灾减灾夺丰收能力。

打造东北平原粮食安全产业带,是我省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担当,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当此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之际,当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让这条金色之带早日呈现于世。

作者:张力军
编辑:徐青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