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1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锻造形成了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吉林省因其中朝边境线最长的特殊地理位置等因素,成为这场战争的重要后援地。奋进新时代,我们要立足吉林这片红色热土,永远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传承弘扬抗美援朝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知难而进、坚韧向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贡献力量。
传承弘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抗美援朝战争中,中美两国国力相差巨大,交战双方力量相差悬殊。在这样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情况下,爱国主义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的强大精神动力,成为创造战争奇迹的力量之源,成为凝聚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力量的强大精神支柱。作为抗美援朝重要后援地,吉林省先后成立军服加工委员会、军粮加工委员会、炒面委员会等组织机构,仅1950年8月吉林市一地就先后接受加工棉大衣2.06万件、棉军衣2.25万套、棉被3.8万床、炒面90万斤、军粮9576吨的战勤任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吉林人民克服重重困难,直面战火考验,不怕牺牲、积极支前,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战勤任务,展现出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
传承弘扬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视革命利益高于一切,对革命事业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积极性,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弱战强的重要法宝和强大精神力量。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为了祖国安宁、人民幸福,吉林儿女积极报名参军投身战斗,以鲜血浇灌理想,用生命捍卫信仰,舍身成仁、捐躯赴义,充分彰显革命英雄主义精神。1951年2月,吉林籍志愿军战士关崇贵用机枪击落一架P-51G型敌战斗机,创造了用轻武器打下飞机的先例,荣获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受到毛泽东、朱德的亲切接见。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吉林省共有2.87万人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其中1.8万余名战士牺牲在朝鲜战场上。回望这段烽火连天的岁月,吉林儿女充分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用血肉之躯筑起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为我们标定了新时代砥砺前行的精神路标。
传承弘扬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是指革命者对生活、事业和社会发展充满信心,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始终具有坚定顽强的革命意志和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面对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在极为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吉林广大青年涌跃报名参军,留下了许多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上前线的动人事迹;战争期间,为摧毁志愿军后方和运输补给线,美国空军日夜不停地对后方铁路、公路、桥梁狂轰滥炸,吉林铁路局2490名干部职工和全局半数以上的机车、车辆加入了抗美援朝大队,与敌人斗智斗勇,用生命和鲜血筑成了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保障了前线物资供应。无论环境多么艰苦、无论敌人多么凶残,志愿军将士始终以昂扬的斗志、坚定的自信和乐观的精神去战胜一切艰难险阻,赢得战争最终胜利。
传承弘扬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革命忠诚精神是抗美援朝精神的底蕴,只有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才会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坚毅决绝的伟大壮举。长津湖战役中,不少志愿军战士冻死在阵地上,却仍然保持随时准备冲锋的姿态,他们不辱使命、献身祖国的赤胆忠心,成为革命忠诚精神的生动写照。吉林省是中朝两国整休部队和救治伤员的大后方,半年多时间,仅吉林省通化市就转运伤病员9万余人。为解决伤员用血问题,中共通化地委号召广大党员、团员带头为志愿军义务献血,从1950年冬到1953年夏,1011人义务献血110多万毫升,挽救了无数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伤病员的生命。无论是前方志愿军战士的英勇奋战,还是后方举全省之力服务战勤,吉林人民敢于在战场上牺牲自己的一切,勇于为这场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奉献一切,充分彰显了对党和人民、对国家和民族的革命忠诚。
传承弘扬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抗美援朝战争深刻影响和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洲乃至世界的政治格局,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由此大步前行。中国人民于战争中展现出的国际主义精神是一种超越国家界限的崇高思想理念,是追求和平的信念体现,是抗美援朝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抗美援朝期间,吉林省不仅接待安置保障朝鲜人民军到省内整训,还安置了大量朝鲜难童及工作人员,为其专门开办爱育园和人民学校等。吉林人民以无私的情怀,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最大限度地为朝鲜人民提供帮助。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进一步弘扬国际主义精神,加强国际合作,齐心协力共同维护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单位:中共吉林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