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扶犁,一手拿笔/ 犁走田间,笔耕春秋/让文学的梦想在笔尖驰骋/书写乡村最美的春天……”这是节选自张晓英在《山花寄语》中的一段小诗,细腻的笔触娓娓道来,诉说着一位农民的文学梦。
今年55岁的张晓英是蛟河市保家村的一位农民,她用30多年的时间将文学融入生活、融入泥土。在张晓英的笔下,田间的秧苗摇曳生姿,地头的野花活色生香,乡村的一草一木都充满灵性,枯燥的田间劳作充满了诗意与生机。其诗歌先后在《诗刊》《诗潮》《中国诗人》《诗选刊》《星星》《作家》《散文诗世界》等文学期刊上发表,并有作品被收入《吉林文学作品年选》《东三省诗歌年鉴》《中国诗歌年选》《中国优秀诗歌年选》,2013年个人诗集《那年的那趟火车》出版。
至此,不禁有人要问:一位农民为何喜欢上文学创作,并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下来?张晓英说有两个人对她的影响很大,一位是她的母亲,“母亲很爱读书,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家里总是摆着各种各样的书籍。”在母亲的影响下,张晓英从小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另一位是张晓英的丈夫蔡艳文,1986年,张晓英结识了与自己志趣相投的蔡艳文,两人迅速坠入爱河于次年结为夫妻。
婚后的日子虽然清苦,但是夫妻二人都对文学有着执著的追求。每天不管多累,张晓英和蔡艳文都会抽出时间看书写作。张晓英以写诗歌为主,蔡艳文以小说、电视短剧见长,二人是彼此最忠实的读者,“她的诗歌写完以后,我是她的第一个读者,我的小说写完以后,就读给她听。”蔡艳文说。
岁月如花,绽放如海。30多年来,这个家庭书香满堂,夫妻二人把生活的柴米油盐过成了诗的模样。渐渐地,随着张晓英的作品不断发表,她与丈夫背后的故事逐渐走入大众的视线,2018年张晓英家庭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选为“全国书香之家”,2019年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评选为“全国最美家庭”。
“偏僻的小山村,我一个人的热爱是一个人的灯火,无数人的热爱是满天的星。”为了让家乡更多的人了解文学、热爱文学,张晓英与丈夫决定在村内开办一个农家书屋。从收拾房子到选书,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农家书屋就正式对村民开放了。有的人在这里看书学习,有的人在这里分享新作,有时张晓英还会跟一些读者分享自己的写作经验。这个不到100平米的小书屋,俨然成了村里文学爱好者的精神家园。
“因为我们从孤独的创作阶段走过来,所以很希望那些有热爱、有梦想的人能有一个好的创作氛围。”为了丰富乡亲的文化生活,张晓英夫妇还组织举办了“农民读书演讲”竞赛、歌舞小品表演会、农民文化日暨农民书画摄影展览、夏日篝火晚会等特色主题文娱活动。在张晓英的鼓励与带动下,有70岁的残疾老人自学谱曲,有的村民成了村里的专业歌手,有的村民文学作品在市级报刊发表,有的村民摄影作品拿了全国大奖……原本寂寥的农闲时光充满了诗情画意。
“一个人活一辈子,除了肉体之外,在精神上还应该对这个世界有所交代。”多年来,张晓英一边耕耘着脚下这片土地,一边坚守文学创作这片心灵沃土,她用唯美的诗歌告诉我们:农民的生活中,既可以有泥土的味道,也可以有书香的芬芳。
如果你身边也有这样心怀信仰、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勤奋敬业、感动你我的女党员,欢迎提供新闻线索给我们。邮箱:jlrbzly@126.com。
策划:王亮 伊秀丽
监制:潘锐 王桂珍
协调:郑丽颖
摄影: 吴春梅
图片由吉林省女摄影家协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