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葳蕤丛丛绿,漫步林荫扑面香。
从美丽如画的城市街路绿化带,到新颜舒展的田园乡村,行走于全省的道路、河畔、田野,随处可见绿林成荫,为白山松水带来勃勃生机。
近年来,我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精心组织实施第二个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规划,扎实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今年5月末,全省完成造林面积215.8万亩,完成村屯绿化1301个,完成城市、县城绿化6233.8亩,完成道路、河流绿化总里程5868公里,均超出预期目标。
我省正通过更加务实的举措将国土绿化向纵深推进,厚植绿色家底,实现应绿尽绿,城、乡、路、河普遍增绿提质。
高位推动,白山松水掀起国土绿化热潮
我省是国家重点林业省份,是国家北方重要生态屏障,生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全省各级党委、政府把国土绿化摆在了重要位置,把林草生态保护修复作为一项长期性和系统性的工程,统筹规划布局,精准施策发力,调动全社会力量,形成全民参与、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今年植树造林期间,省领导带头参加集体义务植树,全省各地也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义务植树活动。据统计,全省建设全民义务植树基地343个,义务植树折合总量达到3091万株,超出年度计划91万株。
为推动和落实好国土绿化行动,我省林草部门深入调研制定了《吉林省第三个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规划(2021-2030年)》《吉林省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工作方案(2021-2023年)》《关于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的意见》,明确了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从2021年开始,我省将用10年时间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构建起“三区四屏三廊一网”的总体生态格局。力争到2030年,在全省建成布局均衡、屏障牢固、网络完备、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稳定高效的林草生态系统。
重点突出,促进国土绿化向纵深发展
目标引领行动。按照“三区四屏三廊一网”的总体布局,立足建设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我省将国省公路、铁路、重要河流防护林建设、农田防护林网修复完善、森林质量提升、防沙治沙等工程作为重点,更新、改造、恢复、新建并举,党、政、军、民齐参与,促进了国土绿化向纵深发展。
在城市,在村屯,在公路沿线,在河流两岸,处处洋溢着全域增绿扩绿的热潮:
——省交通运输厅启动“绿色通道”品质提升行动,对长春绕城高速公路、机场路主线104公里及13座互通区、11座收费站、60对服务区进行绿化景观提升,完成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补植661公里,消除了公路沿线20米以上无乔木段落;
——省水利厅结合实施《吉林省万里绿水长廊建设规划》,协调各地完成河湖绿化1105公里,折合面积3040.7亩。同时,各级林草、交通、水利部门合力攻坚,完成县级以下公路绿化3998公里,完成河流隔离带、缓冲带绿化152公里2981亩。
——松原市启动实施第二个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在超额完成国家和省下达任务外,结合实际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春季完成造林绿化面积超过40万亩;
——辽源市东辽河流域国土绿化入选国家首批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同时还涌现了磐石市重点路网绿美示范带、双辽市绿化精品线路、梨树县屯屯小树林等一批绿化亮点工程。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省完成农防林恢复新建和工资田还林等人工造林24.05万亩、封山育林17.49万亩、退化林修复96.4万亩、采伐迹地更新22万亩、补植补造55.9万亩。
绿色惠民,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频共振
把“绿化”与“产业”相结合,把“造林”与“致富”相结合,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频共振,是推进国土绿化提质增效和林草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沿着蜿蜒的山路攀爬,眼前一片果树郁郁葱葱。今年春季,梅河口市曙光镇罗家村的一片坡地种满果树,栽植的是名为锦绣海棠的果树品种,市场价值较高,次年便可开花结果,在丰产期每亩产值可达8000元。
不仅如此,海棠花开是难得一见的美景。罗家村距离市区较近,周边还建有民宿设施,利用区位优势可发展乡村旅游业,这对村民和村集体来讲,收入可观。
让生态要素成为百姓致富的“聚宝盆”,这样的“双赢”实践在我省还有很多。东丰县南屯基林场强力推进万亩红松经济林建设,并在林间间种刺嫩芽、榛子等,开发林下经济立体经营;伊通县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打造苗木产业基地,走出生态建设产业化路子;东辽县以实施水源涵养林建设为契机,重点打造花卉苗木、红松、黑果花楸等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绿漫大地,林茂粮丰,吉林正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康庄大道上,走向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发展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