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报大型纪念特刊·初心如磐·答卷丨创新吉林:科技名片光彩夺目

作者:李开宇 景洋   更新时间:2021-07-01 08:05   来源:吉林日报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吉林日报2021年7月1日 T12版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创新,是社会前进的核心力量。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百年来,吉林作为新中国的老工业基地,曾在共和国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诞生了新中国第一辆汽车、第一列铁路客车、第一台光学精密仪器……

进入新时代,吉林大地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拥有了更多崭新的名片——“光学城”“卫星城”“动车城”“汽车城”“医药城”……一张张带有吉林特色的科技名片在中华大地熠熠生辉。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吉林省委、省政府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为理念,激活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带领吉林儿女勠力同心,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砥砺前行。今天的吉林,创新是时代的最强音,吉林人民正以全新的面貌,向着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大步前进。回望过去,吉林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成就的缩影;展望未来,一幅幅奋力开创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局面的恢宏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光电子

当我们看到月球、火星的图片,在为祖国科技飞速发展而群情振奋时,不禁会问:这是怎么做到的?这是因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在太空安上了“中国眼”。“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天问”飞船上的高分相机搭载设备,都是由长春光机所研制的,他们给卫星印上了吉林符号。

近来年,他们突破了多项“卡脖子”核心技术,大口径光学技术实现突破,率先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90nm光刻投影物镜,承担“天问一号”火星高分相机研制任务,国产CMOS第一次在轨技术验证……

从“0到1”、从“无到有”,作为新中国光学事业的摇篮,长春光机所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

吉林一号

2015年,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吉林一号”升空。依托“星载一体化”关键技术,经历十几次发射,“吉林一号”卫星在轨运行数量增至25颗,已成为我国目前最大的商业遥感卫星星座,星座可对全球任意地点实现每天8次至10次重访,具备全球一张图一年更新2次、全国一张图一年更新7次的能力。其中,“吉林一号”高分03卫星“一箭九星”的成功发射,创造了我国航天海上发射的新纪录。

2018年,建筑面积9.73万平米、总投资8.2亿元的航天信息产业园一期吉星楼已投产使用,它集卫星研发、生产、检测、试验以及遥感信息开发、航天科普教育于一体,具备年产50颗卫星能力。

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入选2020年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

轨道客车

1969年10月1日,新中国第一条地铁线——北京地铁正式通车运营,首列地铁列车即产自中车长客。

近年来,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时速400公里及以上高速客运装备关键技术”项目等92项,搭建了动车组、城铁客车、铁路客车三大系列产品平台,在平台基础上研制开发了一系列新产品,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2019年,时速350公里京张奥运高铁列车开始批量化生产运营。2020年,时速400公里跨国联运高速动车组先后下线。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已经由亚洲规模最大做到了国际行业领跑,主要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复兴号”动车组、京张智能高铁、新一代智能地铁等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红旗车

国庆阅兵、APEC会议、G20杭州峰会……在众多举世瞩目的重大国事中,都少不了红旗轿车的身影。

作为诞生于1958年的新中国第一辆高级轿车,红旗,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进入新时代,红旗品牌汽车创下三年增长超40倍的奇迹,去年产销量均突破20万辆。今年,投资350亿元配套投资200亿元的一汽新能源汽车、一汽与美国丝尔科公司和意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合作投资100亿元的红旗高端跑车等重大项目相继落地长春。

红旗品牌正在引领吉林汽车产业焕发新的活力,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转变,为吉林发展带来了巨大变化。

重组人胰岛素

这是通化东宝基因重组人胰岛素科研团队的一份成绩单——2002年,《基因重组人胰岛素的研究开发》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7年10月获得了在波兰进行胰岛素注射液三期临床试验批准文件;同年11月获得了在德国进行胰岛素注射液三期临床试验批准文件;2019年12月,三代长效“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获批上市,2020年2月,首批“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已投放市场销售,达产后预计每年可为企业新增40亿元产值。

通化东宝基因重组人胰岛素科研团队正在攻克一道道世界难题,填补一项项空白领域。他们有个永恒的目标——坚持自主创新,创造世界品牌。

吉育大豆

吉林省是大豆之乡,我国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后,吉林省大豆终于“破茧成蝶”,实现多项技术突破。

2020年,我省农科院选育的“吉育86”在新疆实收计产达6803.1公斤/公顷,刷新全国高产纪录;“吉育403”突破东北大豆高产纪录。绿色小粒大豆品种“吉育102”被各地客商地头高价抢购;特色品种“吉育101”,蛋白质含量高达47.94%,创造东北最高;“吉育105”“吉育108”“吉育109”等小粒黄豆品种,一直深受韩国、日本等国家加工企业喜爱,已累计为国家创汇5000多万美元,为农民增收10亿元。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作者:李开宇 景洋
编辑:徐青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