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报2021年7月1日 T15版
写在前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林市委、市政府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爬坡过坎,攻坚克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哈达湾工业区生产场景。
“十三五”期间,吉林市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2.3%和3.3%,全口径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达到20.8%;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16户,是2015年的4.2倍;6541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10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与白山市扶贫协作取得实效;累计取消下放调整行政审批事项384项,市本级“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提高到99.5%,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第二届中国营商环境特色50强城市;完成城建投资342.6亿元,建成大型桥梁12座、主次干路45条,新建改建公路3751公里;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015年的1.3倍、1.4倍,城镇累计新增就业40万人,城乡低保标准比2015年分别提高20.9%和50.5%。
2020年,吉林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地方级财政收入实现85亿元,税收占地方级财政收入比重提高3.3个百分点;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和8%。与此同时,吉林市还成功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殊荣,实现了江城人民多年的夙愿。
如今,吉林市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将重点实施“四六 四五”发展战略,积极发挥全省第二大城市作用,为构建全省高质量发展长吉“新双极”格局作出新贡献。
哈达湾工业区搬迁改造,“老国企”将重现生机;经过21载的不懈努力,终获“全国文明城市”殊荣;社会保障事业扎实推进,惠及城乡四百多万人民;“江城好人”薪火相传,做新时代的最美奋斗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林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站在建党10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上,滔滔不绝的松花江水见证着江城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谱写的华彩乐章。
老工业区换新颜
位于吉林大街北端、松花江畔的现代商业综合体——万达广场,开业3年多来,客流量不断增加,带动周边建成多个地产项目,成为吉林市一个全新的商圈。
吉林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闫斌 摄
同样在哈达湾老工业区,也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转变。“一五”时期,国家实施的156个重大项目中,有7个半项目摆放在吉林市,其中就包括在哈达湾建设的吉林铁合厂和吉林炭素厂。那里曾生产出新中国第一炉铁合金、第一根压型电极,被誉为两大行业的“摇篮”,为江城打下了深厚的工业底蕴。
在党的领导下,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经济发展活力全面释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林市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全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加快实施哈达湾老工业区搬迁改造。2014年,哈达湾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项目被国家列为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项目。
经过七年的建设,吉林晨鸣纸业、冀东水泥吉林公司经过异地环保迁建,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大幅提高。吉林市按照新的城区发展规划,相继引入万达广场、金地中央大街等大项目,哈达湾老工业区及其周边开始变得鲜活多彩起来。同时,迁出哈达湾的吉林炭素正在城区北部建设新工厂;吉林铁合金在吉林经开区启动钼深加工及特种合金搬迁建设项目……
曾经为新中国创造多个“第一”的北国江城,如今凭借碳纤维、ABS、大功率半导体功率器件、人造丝、维生素E、苯胺等在全国乃至全球极具竞争力的工业产品,展示着老工业基地的新活力和新风采。
推升百姓幸福指数
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不断加快,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三五”期间,吉林市社会保障事业蓬勃发展,“稳定器”“减震器”作用明显。
吉林市儿童医院医护人员走进儿童福利院。
“十三五”期间,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从2217元/月增长至2744元/月,增长率达24%;失业保险待遇水平从924元/月增加到1344元/月,增长率达45%。2018年,吉林市在省内率先建立个体人员缴费补贴机制,累计为12.1万人发放缴费补贴,减轻了个体参保缴费的负担。
医疗保障能力不断增强。至2020年底,吉林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近82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近280万人;全市城镇医保定点医疗机构255家,定点零售药店1215家,基本满足了参保人员看病和购药的需求;市区医保实现整体划转和并轨运行,解决了医保同城不同待遇的历史遗留问题;探索并建立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失能人员解决后顾之忧。医保待遇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参保缴费财政补助标准由420元提高到550元;城乡居民门诊慢性病执行全省统一的18个病种,大病保险报销限额从16万元提高到30万元。
文明引领城市振兴
城市美了,人民富裕,精神层面追求自然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林市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特别是2020年,吉林市经过21载的不懈努力,终于成功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摘得“全国文明城市”奖牌。
吉林市创城成果丰硕。
宜居的环境是一座文明城市的基础,也是吉林市的优势所在。2018年以来,吉林市坚持每年将新增财力的80%用于保障改善民生和解决创城难点问题;仅3年来就完成82个老旧小区改造,维修19条次干路、150条支路、200条胡同;综合实施黑臭水体整治、厕所革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城市周边、县镇村屯居民生活环境大有改善。
坚持文化育人,提升城市魅力。走进吉林市各大公园广场、江畔栈道、村屯街巷,道德长廊、文明标语、公益广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牌等随处可见。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吉林市每年开展免费儿童剧惠民演出,创排《黄大年》、音舞诗画《祖国万岁》《凇雪情缘》和民族舞剧《红旗》等一批弘扬主旋律的文艺精品,让城市文化品牌更靓。
吉林市夜景美如画。潘桂霞 摄
坚决杜绝“野广告”,做到溯源查处、媒体曝光、顶格上限处罚;强化校园周边占道经营、私搭乱建等违法行为的治理……“精细化、网格化、智能化”标准建设的城市管理指挥平台开始应用,实现了“一站式”受理、网格布局、多部门关联,为构建“大城管”格局奠定基础。
激流勇进、同舟共济,吉林市正在向未来更加美好城市,砥砺前行。
奋斗在一线 劳动最光荣
江城大地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一线奋斗者的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林市各条战线涌现出了众多楷模式的人物。
全国劳动模范、吉化炼油厂加氢一车间操作女工李艳正在控制室精心监盘。
吉林碳谷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术员李凯,一直潜心于聚合与纺丝生产工艺的技改工作中,取得50余项技术成果,包揽了集团公司的10项创新大奖。
中油吉林化建工程有限公司电仪公司仪表班班长王亮,用10年时间,由一个农民工成长为企业里一专多能的优秀技术工人。2019年,他获评“全省优秀农民工”。
丰满区泰山街道华西社区书记王雪,按照“一口清”导办、“一门式”受理、“一条龙”服务的模式,创建社区综合、信息、服务三大平台,实现了10分钟社区治理圈、便民服务圈的“双十圈”服务目标。
热心公益的80后企业家郭恒吾,无私奉献的昌邑区左家星火小学教师于晓华……一个个先进人物,在平凡的岗位上,筑起了江城道德精神的高地,示范和引领着全市人民同心协力,奋勇前行。
近年来,吉林市深入组织发现先进典型,积极传播正能量,先后开展了“吉林市道德模范”“感动江城人物”“江城好人之最美系列人物”等评选活动。截至目前,吉林市有1人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37人被评为省级道德模范及提名、123人被评为市级道德模范及提名;有24人被评为“中国好人”、280人被评为“吉林好人”,780人被评为“江城好人”。
百年风雨历程,催人奋进前行。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伟大道路上,吉林市将在党的领导下,上下同心,不懈奋斗,开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局面。
(本版图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