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报2021年7月1日 T13版
白山松水,百业正兴;城乡居民,欢声笑语。
近年来,我省围绕“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立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在社会治安防控、重大风险防范、基层矛盾化解、公共安全保障等社会治理领域,走出了一条可学习、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
破解城市社区的“幸福密码”
长春市宽城区长山花园社区充分发挥社区治理的活水效应,使得共治活力显著增强。据社区党委书记韩丽萍介绍,突出“五治”融合是关键,即突出居民自治、社会共治、服务善治、平安法治、文化德治。
长春市宽城区长山花园社区工作人员为居民发放宣传资料。
居民自治“集”民智,该社区创建的以社区党委提议、社区两委商议、党员和居民代表审议、社区公示决议为步骤的“四步议事工作法”,保障了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和监督权。服务善治“暖”民心,灵活运用小区物业资金帮助居民创业就业,实现了社区“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的目标。社会共治“聚”民力,注重发挥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精准对接社会资源和群众需求,惠及全区59个社区15万人次。平安法治“解”民忧,居民有诉讼请求时社区代讼、政策落实有困惑时社区代访、家中有棘手事项时社区代办、物业有问题时社区代管、弱势群体有难事时社区代解。文化德治“美”民风,组建社团和文体活动队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组织开展“敬老孝老”“优秀志愿者”等道德典型评选活动,使“最美”成为居民广泛认同的价值取向。
夯实乡村振兴的“平安密码”
2019年以来,省公安厅立足全省农村治安状况,结合广大村民对公安工作的实际要求,部署实施“一村一警”工程。全省各地为9338个行政村配备了农村辅警9461人,实现了“一村一警”全覆盖。
“一村一警”各项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农村辅警“八大员”职责项项得到落实,广大农村辅警化解矛盾纠纷2.7万起,发动群防群治力量组建1.2万个治安巡逻队,协助破获治安、刑事案件5562起,在平安乡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村地区治安状况明显好转。
图为珲春市公安局驻村辅警向村民发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单。
为切实提升农村警务科技含量,进一步强化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夯实基层治理基础,省公安厅党委将目光转向推进“一村一警”信息化建设,抓住全省农村铺设有线电视“村村通”光缆线路的有利契机,在长春双阳、通化辉南和松原扶余等基础较好的地区开展试点工作,利用电视机顶盒实现巡逻防控、一键报警、视频会议、培训宣传等符合农村警务工作实际需求的“一网四功能”。
“‘一网四功能’可以直接和派出所视频会议连线,足不出村就能通过视频接收工作任务、参加培训会,也不用往镇里派出所跑了,太方便了!”扶余市蔡家沟村辅警姜彦龙高兴地说。
目前,全省相关建设正在“以点带面”迅速铺开,“探头站岗,鼠标巡逻”模式基本构建。
去年10月的一天,长春市双阳区前城子村辅警马亮亮通过视频巡查发现1名可疑人员进入村民刘某家中,立即按动智能机顶盒报警按键通知属地派出所,并马上赶往现场,协助出警民警当场抓获盗窃犯罪嫌疑人。
截至目前,全省农村辅警借助“一网四功能”共破获治安、刑事案件162起,抓获嫌疑人184名,有效预防盗窃、火灾等案件和事故600余起,广大农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纷纷为信息化模式下的“一村一警”工程点赞。
普法宣传,让法治精神根植于心
法治能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一直以来,我省以打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固根基,以公平正义的司法环境强支撑,走出一条以平安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之路。
全民普法守法是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为了让宪法精神融入公民血脉,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认真开展丰富多彩的普法活动,法治宣传教育在吉林大地蓬勃发展。
宪法学习宣传不断深入,“宪法进万家”“宪法边疆行”等活动受到人民群众广泛欢迎;民法典学习宣传形式多样,“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二人转民法典宣传巡演等活动,促进了民法典走入群众生活;青少年普法教育更加注重实践养成,“宪法晨读”活动、法治实践教育和案例教学工作、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等,促进形成了青少年普法教育新格局;普法责任制深入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这一普法工作重要品牌被社会广泛熟知,形成了国家机关融合专业技术和普法联动互动优势服务群众的良好局面。
不仅如此,近年来,我省开设电视法治频道栏目70个、广播法治栏目44个,建立各级普法网站49个、各级官方普法微博(微信)165个,年度总阅读数达45.6万余人次。
人民调解,打造社会“稳压器”
数月前的一天,吉林市船营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门前一下子来了几百名群众。原来,他们都是某健身馆的会员,花钱办了卡,健身馆却突然宣布停业。经过调查,法官得知健身馆经营者经营出现了困难,从双方各自利益角度考虑,法官认为这起纠纷更适合诉前调解。
图为省司法厅宪法宣传周主场活动现场。
于是,法官联合驻院人民调解员,在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后,让当事双方坐到一起,讲清法理,说明利害,逐渐让双方从最初的剑拔弩张转变为心平气和地达成调解协议,避免了一起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船营区人民法院建立起的变“单打一”为“齐上阵”的多元融合式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正是我省府院联动机制落地基层的突出例证和缩影。目前,全省各级法院都在积极推动各种纠纷调处方式的协调配合和有序衔接,灵活便捷、成本节约、协商对话、多方共赢的多元解纷机制优势和治理效能在吉林大地愈发彰显。
图为吉林市船营区法院法官在调解现场。
民情无小事,调解促和谐。为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省司法厅制定印发了《关于在全省大力开展“为民解事”个人调解工作室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各地积极响应,扎实开展此项工作,取得了良好实效。十九大党代表林松淑创建的金牌调解室,在妇女维权和儿童心理疏导方面卓有成效;延吉市建工街道延青社区雨荷调解室以“五法四心”调解法巧化社区纠纷……截至目前,全省共建立个人调解工作室494个。
公益诉讼,为公共利益护航
“我们这次来踏查,想看看具体恢复情况,目前看被侵占的耕地已全部符合复耕条件。”近日,在长春空港经济开发区兴港街道某煤炭销售公司,长春新区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王晓东、副主任高崇等在对案件进行回访并拍照取证,王晓东向记者介绍了相关情况。
2020年9月,长春新区检察院利用卫星遥感提供的线索精准确定违法地点,随即办案人员进行了实地踏查。经查,某煤炭销售有限公司在未依法履行建设用地审批手续情况下侵占耕地面积4347平方米。
图为检察人员踏查矿山植被恢复情况。
“我们立即与国土等相关部门沟通,要求对存在的违法行为进行整改。”高崇介绍说,今年3月份,办案人员再次到现场查看,发现违法侵占耕地行为并未被彻底纠正,于是他们向相关行政监管部门送达检察建议书,要求其履行土地监督管理职责。目前,被占用耕地已清运并完成复耕。
据悉,2018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6943件,办理行政诉前程序案件5940件,提起诉讼717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258件)。我省检察机关立足法律监督职能,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公共利益痛点、难点持续发力,办理了一批公益诉讼案件,切实维护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
为群众谋福祉,为一方保平安。全省上下正以法治底色绘就平安画卷,用法治力量守护幸福美好生活。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