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报大型纪念特刊·初心如磐·答卷丨白山市:红色热土上的生态天堂

作者:王春宝 李慧龙   更新时间:2021-07-01 08:00   来源:吉林日报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吉林日报2021年7月1日 T19版

中国起步时,你是历史走廊;中国辉煌时,你是半个大唐;中国蒙难时,你是冰雪战场。完成了这一切,突然发现,你还是全世界最稀缺的生态天堂。

——题记(余秋雨谈长白山文化对中华文化影响)

写在前面:

这里是一片红色的热土,是东北抗联的主战场、杨靖宇将军战斗过的地方和殉国地;这里是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场,著名的四保临江战役,揭开了辽沈战役的序幕。抗联和“四保临江”精神在这里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作为因林而生、因矿而兴的资源型城市,白山市主导产业曾长期以煤、林、铁“老三样”为主,为国家建设作出巨大贡献。近年来,随着长白山林区全面禁伐、煤炭资源日益枯竭、国家加大去产能力度,白山处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节点,转型升级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如何有效打通“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和“金山银山”之间的通道,白山立足实际,提出发展必须走以生态为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确立了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特色兴市战略,提出了绿色转型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2020年末,喜讯传来:白山市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称号,被评为中国“绿都”;参乡抚松,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所属4个县有3个被评为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长白县连续3年位居榜首,抚松县入围“全国避暑旅游十佳城市”,靖宇县被评为“全国避暑旅游样本城市”……

这是践行“两山”理论,推动转型振兴在白山的生动体现;是落实“东部绿色转型发展”部署,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大踏步前行的具体实践;是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特色兴市战略的最高褒奖……

白山新貌。

山水画卷 生态白山

清爽夏日,在湛蓝的天空下,长白山腹心地带的白山大地群山叠翠、花海溢彩。行走在林间小路,静谧安详,呼吸着高负氧离子神清气爽;远眺莽莽林海,浩瀚无垠;长白山绵延千里,雄阔峻极;松花江、鸭绿江奔腾不息、源远流长……

在四保临江纪念馆,临江市荣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本报记者 王春宝 摄

近年来,经过“白山之夏”“白山之冬”多个文化旅游季的全力推动,白山市将散落全域的旅游资源瑰宝串珠成链,“休闲、避暑、度假”“嬉冰雪、浴温泉、赏雾凇、过大年”特色旅游品牌相得益彰,异彩纷呈,客流、人流呈井喷式增长。2020年接待游客476.44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9.9亿元。

生态环境优良。作为全国首家全幅员森林旅游区,白山市森林覆盖率高达84.5%,居全国地级市之首,是国际公认的地球同一纬度带原始状态保存最好、生物物种最多的自然生物圈和物种基因库。

冰雪资源富集。北纬41度冰雪黄金纬度带、长达6个月的雪期、平均1米以上的积雪,造就了亚洲品质最好的冰雪资源。以长白山国际度假区和鲁能胜地为代表的冰雪旅游势如破竹、方兴未艾。

边境风情独特。中朝边境风光秀美、景色宜人,望天鹅、鸡冠秀峰、老秃顶子、龙山湖等景区错落有致;长白县是我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县,民俗特色鲜明,边境旅游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历史文化厚重。满族先民曾在此三度立国、两创盛世,东北抗联和“四保临江”精神薪火相传,生态文化、特产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交相辉映、淳朴厚重。

时值夏至,在白山令人感受到的仍是春的余韵,那缕“22℃的清爽”正迎面扑来。心中满怀着感激与感动,感激大自然馈赠的这份厚礼,莫辜负了这大好时光,于是看草木也有意,见山水也含情,风也在唱歌,雨也在跳舞;感动到夜深也难入眠,为那夜色遮掩不住的山水画卷生态白山。

绿色转型 魅力白山

入夏至初秋,浑江区六道江镇江沿村,鹿农在白山市盛兴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鹿场收割鹿茸享受幸福时刻,他们在呦呦鹿鸣中,走向康庄大道;

绿树环绕的江源区正岔街道立新村,猕猴桃藤蔓形成的“绿墙”层层排列,祖代种鸡养殖场建设工地热火朝天,勃勃生机正在孕育振兴的希望;

临江市六道沟村,百亩芍药花竞相绽放,灿若云霞,引来众多游客,观赏拍照,流连忘返……

白山市浑江区发挥地缘优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图为该区红土崖镇报马桥村的300亩芍药花海惊艳绽放,引来众多游客观赏拍照。 连承灏 摄

盛夏时节的白山,满目青翠,莽莽山林焕发出勃勃生机。

白山市属于高寒山区,“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特殊地貌,使得耕地面积少,粮食产量不足全省1%。因此,白山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农药、化肥“双减半”的发展目标,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特色农业,全面实施“中国绿色有机谷·长白山森林食药城”建设。近3年来,通过实施种植业结构调整、耕地土壤质量提升工程、绿色综合防控建设系列攻坚行动,进一步夯实了绿色生态底牌。

截至目前,全市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已达到4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2%。自2019年以来,连续两年开展农药化肥双减半和再减半行动,2019年施用量较2018年分别下降54.7%和59.3%,2020年较上年又下降52.66%和54.93%。通过增施有机肥、生物菌肥和农家肥,减施化肥,杜绝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污染等“一增一减一杜绝”举措,全市土壤有机质含量每公斤达到52.21克,高出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倍以上。

经过两年的转型发展,全市种植业结构合理调整,土壤质量大幅提升,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条件成熟,创建国家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目标应运而生。规划到“十四五”末期,全面建成国家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全市现代化特色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70%以上,精深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0%,高标准农田面积比重达70%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达5.21%以上,特色经济作物占耕地种植面积比重达40%以上,标准化比例达80%以上,全面落实农药化肥减量行动,规模化种植基地实现有机肥、生物菌肥替代化肥比例达100%,绿色防控体系覆盖率达100%,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85%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

一望无际的长白林海,日夜奔流的三江之水,孕育着绿色转型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希望,白山正在阔步向前。

红色基因 奋进白山

“五一”以来,白山城区北侧通往青山湖景区的道路提升工程现场,机器轰鸣、车来人往,一条乡村老水泥路摇身一变,成为了平坦宽阔的景观路,切实解决了通往城郊唯一景观——青山湖的道路出行难题,让城市更宜居,让生活更美好。

白山市持续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贯穿于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促发展全过程,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白山地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革命老区。为全面弘扬抗联精神、杨靖宇精神、“四保临江”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白山市牢牢把握党史学习教育目标任务,坚持为民办事,切实履职尽责,全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杨靖宇将军嫡孙、杨靖宇精神和东北抗联研究会会长马继民在宣讲红色故事。本报记者 李慧龙 摄

制定清单挂图作战。在深入学习“四史”的基础上,对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推进“一主、六双”、转型发展中承担的任务,查找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及瓶颈制约。着力开展交流研讨,列清单、定举措,做到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列出汇总群众“急难愁盼”实事难事2064件,制定工作计划、限定时间节点、做到逐一销号。

深入基层解决问题。围绕解决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民生实事开展调研工作,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身先士卒,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出“安心出行”“饮水安全提升”“城市生态绿肺”等惠民便民的工作项目和工程,切实为基层、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志愿服务践行初心。切实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融入日常、做在平常,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功能和力量,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着力解决群众最忧最盼最急之事,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在开展移风易俗、医疗教育、普法维权、环境保护等方面,为群众解决难题难事900余件,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版图片为资料图片

原标题:白山市:红色热土上的生态天堂

作者:王春宝 李慧龙
编辑:秦楚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