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报2021年7月1日 T25版
今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吉林脱贫攻坚是全国脱贫攻坚事业恢弘历程的生动缩影。
2015年夏天,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留下了殷殷嘱托:“我们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
2015年冬天,在全省扶贫工作会议上,吉林人民立下愚公志,擂响了攻坚的战鼓。
会议召开后,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全省9个市(州)和42个县(市)层层签订责任书,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省直各部门也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企业、驻军、武警部队以及社会团体积极参与包保帮扶活动,形成了纵向五级书记抓扶贫、横向社会齐参与的扶贫工作格局。
家乡迎巨变,旧貌换新颜。
5年弹指一挥间,坚韧不拔的吉林人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最大民生工程,扛责在肩、尽锐出战,披荆斩棘、砥砺前行,向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发起一次次的冲锋。书写出一份摆脱绝对贫困、走进全面小康、迈向共同富裕的亮丽答卷——
脱贫减贫目标如期全面实现,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大大增强;
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农村整体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
扶贫产业带动能力充分显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基础更加坚实;
脱贫群众内生动力充分激发,自强不息勤劳致富成为新风尚;
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融洽,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更加巩固牢靠。
经过多年汗水浇灌,我省脱贫攻坚迎来“收获季”——在贫困县摘帽、贫困户脱贫的基础上,我省扶贫收入保险、光伏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扶贫资产管理、驻村工作队产业扶贫、养老保险率先全覆盖等做法成为全国推广的经验;通榆县陆家村易地扶贫搬迁、辽源市“五点双享两救助”综合保障、安图县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省委组织部“第一书记”代言、驻村第一书记协会等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关键词一
两不愁三保障
近5年,脱贫地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脱贫人口家庭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3.4%;10.2万脱贫户通过改造危房搬进新家;
累计改造农村义务教育薄弱校3000余所;
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空白点全部消除。
安图县建立了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村民们实现了在村由名医看病。 (资料图片)
初夏时节,一走进靖宇县赤松学校,就听到书声琅琅;明亮的教室内,现代化教学设备俱全;操场上,孩子们奔跑追逐;午饭时间,美味的营养午餐香飘四溢……
赤松学校如此良好的发展称得上我省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缩影。
多措并举确保义务教育有保障、精准施策助力帮扶点脱贫摘帽、集中优势开展组团式扶贫工作、送教下乡关爱贫困学子成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书写出教育脱贫攻坚的新篇章。
与此同时,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也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一环。
73岁的王金花现在看起来精气神十足,但一年前,心脏病、高血压、甲亢等疾病一直折磨着她,看病曾是她的“心头大患”。
作为安图县万宝镇东安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之前,王金花的微薄收入全都“砸”进了药罐子里。
“那个时候总是半夜发病,也弄不清怎么回事,就急忙往县城赶。”王大娘说,“现在真方便,到村里的诊所就行了。虽然不用去县医院,但一样有好医生给看病。”
老人口中的好医生,指的是村医曲金有和他背后的“靠山”。
“前几天,我这心脏又难受了,来到村里的诊所做了心电图。”王金花对记者说,“曲大夫通过电脑直接就把我的心电图传到县医院去了。三五分钟后,县里的大夫就告诉曲大夫,说我没有什么大碍,只需要照常吃药,好好休息。”
关键词二
产业扶贫
5年多来,我省因地制宜谋划实施近5000个扶贫产业项目,实现所有脱贫人口精准受益;扶贫产业收入保险“压舱石”作用凸显,脱贫户自种农作物参保14万多户次,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16亿元。
汪清县鸡冠乡大北沟村木耳农场项目年收益 11.22 万元,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报记者 钱文波 摄
基本生活有保障并不是扶贫工作的终点,能让贫困户通过自身努力富起来才是彻底摆脱贫困的“法宝”。
汪清县鸡冠乡大北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聂淑花就是产业项目的受益者。“在农场打工,一天120元工资,当天结算,过去想都不敢想。”提起村里的红鸡冠黑木耳专业农场,聂淑花打开了话匣子。她告诉记者,去年她在农场挣了将近2万元,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买东西都有底气了,家里新买的冰箱里存满了鱼和肉。
与聂淑花生活大变样一样,曾几何时,“望天吃水、旮旯种地”是集安市太王镇大荒沟村的真实写照。因地处偏远、资源匮乏、基础设施差,村里始终找不到发展经济的有效路径。自从抓住了脱贫攻坚的机遇,村里有了无污染、见效快的新扶贫项目光伏发电后,让这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有了新盼头。
关键词三
包保帮扶
全省2824支工作队、9052名驻村干部、10万名包保帮扶干部奋战在最前线,满腔热情为群众找出路、谋发展,上项目、促增收,办实事、惠民生。
2020年,柳河县交通局为二兰线铺设沥青路面,途经兰山村主路1.51公里。图为驻村干部和村民配合施工方共同为兰山村铺设沥青。 (资料图片)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省广大扶贫干部舍小家为大家,长年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了百姓的“幸福指数”。
“直播间里的家人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汪清县第一书记协会直播间。真品真事真实惠,代言叫得响产品靠得住,汪清味道绝对劲道!”日前,汪清县第一书记协会会长、罗子沟镇西碱村第一书记任义正在直播间为扶贫产品带货。
随着第一书记协会日积月累的口碑传播,汪清黑木耳、罗子沟粉条、铁锅炭火瓜子、大坎子村干豆腐、拌饭酱这些特色产品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和好评。
柳河县三源浦镇兰山村的改变始于2016年,自吉林省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包保帮扶兰山村起,累计投入资金超千万元,其中包保单位帮扶投入300.99万元,选派包括第一书记在内的驻村工作队到村开展工作。5年时间,兰山村的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相继建立起村级光伏发电站、柳河县长久种植专业合作社、柳河县蓝田农机专业合作社等产业。
关键词四
社会扶贫
各行各业发挥专业优势开展各类扶贫,浙江与吉林南北携手,宁波与延边山海情深,8家中央单位与定点扶贫县同舟共济,驻吉部队、央企、国企、民企、志愿团队和社会爱心人士纷纷参与进来。
长岭县返乡人才引进西瓜嫁接种植技术,每公顷收益提升50%,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本报记者 石雷 摄
众人划桨开大船。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省集众智、聚众力,组织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助力吉林打赢脱贫攻坚战。
走进白城市镇赉县新立村村民杨大哥的家,屋子干净整洁,有线电视、电脑宽带、电话、室内洗手间一应俱全。
“以前住的是泥草房,夏天漏雨,冬天透风。现在没花一分钱,就住进这宽敞明亮的新房,多亏了这好‘亲戚’。”老杨脸上洋溢着幸福。
老杨提到的“亲戚”,指的便是中国一汽。几年前,新立村大部分村民还住在低矮、破旧的泥草房里,企业经过实地调研、科学论证后,通过整村推进的形式,投入近千万元,对全村最困难的马力屯进行了原址重建,实施水、电、路、网络和环境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样受益于企业帮助的,还有洮南市胡力吐乡炭窑村。国网吉林电力在炭窑村投资建起了光伏电站,光伏收益款项作为电力帮扶资金用于贫困户帮扶、村屯环境整治、为贫困户补交农合款等项目。国网洮南市供电公司结合炭窑村实际,一方面实施“柴改电”促进粮食产量稳步提高,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使其成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一排排宽敞明亮的民居星罗棋布,一条条笔直平坦的道路通向远方,一个个整洁靓丽的村庄优雅如画,一张张朴实的面孔笑意盈盈……美好梦想已然清晰地照进吉林人民的幸福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