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报大型纪念特刊·初心如磐·传承丨他们的背影从未远去

  更新时间:2021-07-01 07:50   来源:吉林日报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吉林日报2021年7月1日 T29版

他们的背影从未远去

建党100年来,在吉林这片热土上,无数先进模范在党的旗帜引领下,创造了伟大功勋,留下了伟大精神,令后人敬仰。

他们当中有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奠定祖国光学事业基础的“中国光学之父”“两弹一星”元勋王大珩;有研学治教、矢志不渝的“中国量子化学之父”唐敖庆;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用毕生所学诠释“振兴中华 乃我辈之责”的黄大年;有笃定“生命不息 奋斗不止”,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党和国家的郑德荣;有舍己为人、甘于奉献、把祖国的需要当作自己的理想和志愿的刘英俊……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尽管他们留给这个世界的已经只是一个背影,但他们忠诚于党、无私奉献、不畏艰难险阻、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力量却闪烁着永恒的光芒,激励着后人。

忆起他们的音容笑貌,想起他们的殷殷期望,我们多想再次聆听他们的教诲,多想让他们看到我们的成长、祖国的腾飞……然而,时光不能倒流,那就让我们用文字与他们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吧。

“两弹一星”元勋 王大珩

敬爱的王大珩校长:

您好!

我们是长春理工大学王大珩科学技术学院的学生,我们在长春市卫星路7089号—这所您倡导建立的校园内给您写这封信。

今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迎来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您最关心的科技领域,中国自主研制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登陆火星表面,更值得骄傲的是,长春理工大学师生自主研发的技术也运用到“天问一号”上面。

抚今追昔,您一生的经历和追求时刻浮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忘不了您为了祖国的光学事业毅然放弃即将获得的博士学位;我们忘不了您联合其他三位科学家提出的“863”计划,成为中国高技术发展的一面旗帜;我们忘不了您92岁依旧坚持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一心为国家,一心为人民”的坚定承诺……

我们的母校——长春理工大学诞生在党中央“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下,血脉里始终流淌着红色基因。今天,“胸怀科技报国初心,继续砥砺前行”是我们对您最好的礼敬!

老校长,请您放心!我们一定会继续发扬“听党话、跟党走”的光荣传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力争在攻克“卡脖子”技术上贡献更多长理力量,在实现从“跟跑”向“领跑”的历史跨越中展现更大作为!

此致

敬礼!

长春理工大学王大珩科学技术学院全体学生

2021年6月20日

中国量子化学之父 唐敖庆

唐敖庆:“我的事业在自己的祖国,一个爱国者是不会嫌弃自己祖国贫困的。”

2017级唐敖庆班学生宋翰林:老校长,我获得教育部和学校的资助前往美国交换学习。身处异乡,无论信仰、语言、文化还是生活,都始终让我感受到祖国在我身上留下的印记。如今,国家蒸蒸日上,繁荣富强。但我深知,我们在某些科学领域依然未能屹立于世界之巅。改变这种现状,也正是我这一代青年人所面临的使命与责任。我也会像您一样,早日学成归国,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7级唐敖庆班学生孙浩然:老校长,生活在一个日渐强大的祖国中,我感到非常幸运。祖国的繁荣昌盛,少不了无数先驱者的奉献与奋斗。作为新时代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我一定按照您的嘱托,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唐敖庆:“科学的发展有一个积累的过程,我们年纪大一点的科学工作者,就要发扬甘为人梯的精神,做铺路石子。”

2017级唐敖庆班学生杜世昊:老校长,我的结构课老师上课时一直坚持自己板书,当我问老师为什么坚持这样做时,老师告诉我,因为您就是这样给他们上课的。听到这句话时,我真的深受感动。正是前辈们的不懈努力和无私付出,才让我们有了如今这样好的学习和科研条件。老校长,我也会将这种甘为人梯的精神发扬下去。

唐敖庆:“读书与科研是互相促进的。只读书不搞科研,就会失掉动力和方向,成为书呆子;只搞科研不读书,就没有根基,也就做不出来高水平的工作。”

2017级唐敖庆班学生宋翰林:老校长,您的话语我始终谨记。念前人的书,读前人的文献,领会他们的思路,吸取其经验,无疑会使自己加深对该领域的了解,少走弯路。科研时,探索未知的领域,或许会印证书上的说法,会增添书中的内容,甚至推翻某些观点,我想这正是科研的魅力所在。未来五年,我博士阶段做的方向是粒子物理理论,前两年里我会沉下心来认真上课,学到扎实的数理基础。之后三年,希望自己也能在科研工作中做到老校长说的始终拥有动力和方向,早日做出高水平研究。

最美奋斗者 郑德荣

郑德荣:“我是在炮火中奔赴解放区的,在党的培养下,成为了一名大学教师。咱们老百姓能过上今天的生活,要感谢党的恩情。你们要听党话、跟党走,把红色基因根植于血脉,代代相传。”

郑凯杰:爷爷,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如今,国家繁荣,科技发展,全国各族人民都以饱满的热情迎接党的生日的到来。作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一生研究中国共产党党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者,您可以放心了。

爷爷,我遵照您的教导,努力学习,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工作后,我被推选为党支部副书记。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还积极参加单位和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被评为“疫情防控先进个人”。我时刻谨记您的教导:听党话、跟党走。

郑德荣:“凯杰,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资助你去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学习。出去一定要多学习多交流,增长见识和专业水平。留学期满,即使国外的待遇比国内好,也要回国,把学到的先进技术和经验都带回来。要爱国有诚信,祖国培养你,要回报社会,回报祖国。”

郑凯杰:爷爷,您放心,我一定忠于党、忠于祖国,脚踏实地完成学业。现在,我已学成归来,第一时间向您汇报。三年前,您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如今,我在工作岗位上废寝忘食地做研究。在我们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里工作的同事们,都是夏天顶着酷暑,在田里收集数据;冬天在东北和海南两地交替工作,全年无休假。我们正在努力钻研提升我国大豆的产量和品质,让中国人把自己的粮仓建得更大更好。

心有大我 黄大年

敬爱的黄老师:

您好!

以前,四年对于我来说很漫长,是美好的大学时光,是人生的茁壮成长。可是自从2017年的1月8日开始,四年对于我来说是数不清的闪光灯和无数次的伤心回忆……

黄老师,您已经离开我们四年半了,但每次走过您的办公室,每次看到照片中您开心的笑容,就感觉您好像又在说:好好工作,一会儿和我汇报!我多么希望还能再向您汇报一次工作啊!多想告诉您,您生前付出五年努力的深探项目顺利完成了验收;您最关注的深探专著也付梓出版;您生前设计的三个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都已经成功立项并顺利实施,现在已经进入结题验收阶段;航空重力梯度仪也已通过机载测试,各项指标都已达到设计要求;移动平台探测技术也被您工作在祖国各地的学生们应用在国家的各项科研计划之中,从寒冷的北疆到酷热的南海,从青藏高原到神秘南极,都留下了他们像您一样勇攀科学高峰的雄伟背影。

您在最后一条微信留言中写道:“人生的战场无所不在,很难说哪个最重要……事业重要,生活和家庭同样重要,但健康最重要!”可如果再给您一次选择的机会,我想您还是会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虽然我再也看不到地质宫五楼您加班的灯光了,但您已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点亮了一盏灯。您对科学的坚守、对理想的坚持、对祖国的热爱,将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此致

敬礼!

您的助手于平

2021年6月20日

原标题:他们的背影从未远去


编辑:秦楚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