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关区举办“千企万岗进校园”人才引留专场招聘活动
华润中心项目施工现场
志愿者正在向居民发放创建文明城宣传单
沁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爱心学校”服务活动
写在前面
“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为长春南关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区党员干部深入领会教育的重大意义,唤起了“学史明礼、学史增信、学习崇德、学史力行”的内在激情,全区各行各业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景象。
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进,南关区上下思想同心、行动同步、落实同力,各级党组织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部署要求,强化试点推进、坚持以学促行,围绕“学党史、铸忠诚、担使命、践行动”主题,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体验式学习,积极部署“我为群众解一忧、我为发展献一策”主题实践活动,紧盯关键任务,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精神力量,以实际行动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油助力,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成效显著。
创新学习教育模式
激发高质量发展源动力
以灰、红的主基调,从风雨如磐、艰辛探索、长夜星火、红色脊梁四个篇章,分别介绍了从1921年至1931年期间,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共产党人领导长春人民为争取独立自由而前仆后继的风雨历程……近日,记者走进即将开馆的中共长春支部纪念馆,映入眼帘的纪念馆背景墙,通过展板、实物、LED显示屏、情景再现等多种形式,全方位、立体化反映了早期爱国志士反帝反封建革命行动、中共北满地委在长春的建党活动、省立二师通讯站建立、中共长春支部诞生等重要历史事件。这里将成为党员干部党史学习教育的红色新地标,青年学生爱国教育的新阵地。
联动布局,打造桃源街道、曙光街道、鸿城街道三个党史学习教育基地,辐射带动全区党员干部学习交流,组织开展基层宣讲、电影党课、主题党日参观学习等系列活动百余次,让党史学习热起来、火起来;
基地教学,运用高科技VR技术让党员通过“听、读、讲、悟”身临其境汲取历史的精神力量和经验智慧;
设置学习内容,打造“红烛党建直播间”,融线上讲座、直播、短视频录制、情景剧于一体,为党员干部和群众奉上党史宣讲27场次,受众千余人,线上线下互动,实现党史学习教育的个性化全覆盖;
……
自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南关区不断结合自身特点,创新方式方法,“学区制、体验式、菜单化”的创新党史学习教育模式让党史知识“动”起来、“活”起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学党史,践行动。着眼于“2021年建设幸福南关行动计划”中57件重点民生实事,南关区39个职能部门和水、电、热、气等公共服务企业的9大类118项工作职责、2598名人员同步下沉网格,协助“三长”联动开展志愿服务千余次,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激发党史学习教育“内驱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聚人气、有活力、更入心。
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南关区各级党组织多措并举,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实现了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与南关高质量发展、建设长春现代化都市圈中心城区两结合、两促进。
加大项目有效投资
拓宽高质量发展主渠道
学党史践初心,焕发项目建设新动力。
今年3月31日,南关区在中铁吉林总部基地项目现场,举行2021年春季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暨南关区春季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为“十四五”开局起步打下好基础,跑出“加速度”。
项目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南关区在推进项目建设中,坚持提早入手、超前谋划,突出人性化服务、链条化推动、信息化管理,大力实施绿色审批行动,切实提高服务效能,掀起了全面聚焦项目建设、全力攻坚项目建设、全心服务项目建设的新热潮。2021年重点安排亿元以上项目50个,一季度实现30个“春季项目”100%开复工,固投总量高达4.88亿元,同期增速166.2%,领跑全市五城区。
“四塔”项目是南部都市经济开发区着力打造“长春新中心”的重点项目。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开发区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转变工作作风,专门成立了“四塔”项目专班,明确班子成员牵头包保,统筹协调区属各部门配合推进“四塔”项目进展。
“我们召开了3次专题调度会,与企业洽谈对接,听取建设性方案,持续推进西南塔楼项目招商工作。”该项目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拓展招商渠道,争取该塔楼项目早日落位。
目前,中铁北方吉林总部(东北塔楼)项目于3月31日举行“春季项目”项目开工仪式,现正在进行桩基基础施工,年内预计完成地下负二层建设;绿地中心(东南塔楼)项目,现附塔正对外销售,主塔正在完善设计方案;恒大(西北塔楼)项目,省市针对地块上高管局、东北高速搬迁事宜已经拿出搬迁方案,正在进一步磋商,恒大集团正在完善项目设计方案,争取年内实现局部开工。
据介绍,未来三年至五年,南关区将以打造“长春新中心”为目标,全力打造城市新中心,即依托南部新城核心四座169米主塔、12座100米附塔,突出发展高端商业、商务办公等业态,集聚核心商业资源,打造城市新中心;全力打造商业新中心,即围绕中心商业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合理开发现代金融楼宇、电子商务楼宇等专业特色楼宇;全力打造交通枢纽新中心,即凭借地铁1号线和6号线交会,“银河一英里”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实现商圈与地铁的有效衔接,逐步形成四通八达、人流汇聚、商业模式创新的交通枢纽新中心。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按下高质量发展“加速键”
为了进一步促进南关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南关区委、区政府决定,每年在财政预算内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促进招商引资,支持产业发展,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并制定了《南关区促进经济发展若干奖励政策》,以此为依据,为亿联银行、东北电力设计院等81户兑现房租补贴、扩大生产经营奖励等共计2562.7万元,持续释放政策红利。
为切实提升服务企业水平,南关区级领导率先垂范,推动“春季项目”、辖区重点企业复工复产。全区各部门全部动员,采取行管部门对接规上、重点企业,属地对接小微企业,助企干部对接包保企业的方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服务指导,向近千户企业推送融资贷款、就业服务、税费减免、援企稳岗、缓交租费等政策包,帮助企业破题解难。
近年来,南关区放管服改革成效明显。在新冠疫情期间,全面落实国家、省市相关扶持政策的基础上,从鼓励投资、助力融资、降低成本、促进消费、稳岗就业、兜底民生和优化环境等七个方面出台了26条政策,目前,共为企业兑现各类扶持资金2400余万元。同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制定出台相关办法,围绕“互联网+监管”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规范对企业的行政检查行为,简化政务服务程序,目前,全区能够实现“最多跑一次”的事项达到958项,占所有审批事项的90%。今年以来,采取视频导办、预约专办、集成联办等10项便民利企举措。政务服务改革在全市实现“七个率先”:“受审分离”、自助服务区、“N证联办”、工商证照即办即走、“网上开证明”、标准化大厅建设、政务服务全网通等服务模式,通过“网格化零跑代办”的政务服务新模式,共受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74万件,办结率为99.94%,群众满意率为100%。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南关区还不断扩宽企业融资渠道,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目前,共组织30多家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实现对接,达成意向性融资3000多万元,辖区内金融机构共为驻区企业提供融资贷款累计约100多亿元。同时,组织826家企业11720个岗位开展线上线下同步招聘,积极搭建名企与高校对接桥梁,为“老字号”企业、旅游业、金融业等产业解决制约发展的难点痛点。
提升城市功能形象
构建高质量发展主载体
努力守住绿水青山、露出蓝天白云,做大做强生态环境品牌,聚力提升城市形象品质,南关区学史力行,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形象,让这个美丽之域在蓬勃发展的浪潮中,散发独特的魅力。
提升城市形象品质,要强化城市精细管理,南关区全面开启新一轮老旧小区综合改造。牢固树立“家”的意识,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为加快86个小区的改造进度,对划定的重点区域优先出施工图,并采取审图和造价同步推进的方式。目前,一期绿化项目已基本完工,投入资金192万元。60个施工综合标段已于5月28日完成招标,现已全部进场,预计年底旧改完成后实现投资7.7亿元。
持之以恒做好园林绿化工作。作为中心城区,南关区绿化工作始终秉持“绿美结合、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增绿量、重彩化、提亮化、建公园四方面重点推进,建设了20769平方米的植树基地,春植期间,投入2205万元,推进华惠路等8条街路、锦湖大路延侧段绿地等10块绿地的新植建设,新增绿化面积14.4公顷。坚持以点、线、面结合的方式开展彩化工作,完成2条街路、13块绿地彩化,共栽植花卉60余万株。打造了三环城市景观、立体彩化通行长廊,通过应季花卉结合雕塑、景石、亭廊构造、墙体文化等,打造不同节点,各具特色,四季变换,景致常新的亮点,形成全区整体彩化规模。
今年元旦春节期间,投入500多万元,按照“高雅、祥和、别致”的工作要求,对11个节点、5条街路开展节日亮化,为南关冬季夜晚留下各具特色的风景,烘托了节日喜庆气氛,宣传了南关发展成果。
为实现“路在树中,房在园中,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美好夙愿,南关区一直高度重视公园建设。目前,全区共有各类大型公园16个,已建成的14个,正在建设的2个。今年,南关区投入2200万元,推进光明公园续建工作,争取在年底之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打造一个亲水、原生态、充满自然野趣的健康主题公园。同时,积极推进口袋公园建设。涌现出以民康街道西门里社区公园为代表的共计89处街区小型绿地、街头景观、微型休闲广场,通过增设园林小景、人行专道、健身路径等,以小项目、小工程、小投入,打造成百姓家门口体验式、沉浸式街区花园,不是在城市里建公园,而是把城市建在公园里。
抓住战略发展机遇
建设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学而观“势”,随着党史学习教育如火如荼开展,南关区抢抓发展格局战略发展机遇,加快转型发展,努力找准发展特色、功能和定位,在直道冲刺、弯道超车、换道领跑中实现高质量高速度发展。
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是典型的传统服务业,一直以来都是南关区的支柱产业。2020年企业户数占南关区全体纳税市场主体的40%。现在,吉林大药房、屈臣氏、龙兴商贸园等越来越多的传统商贸业发展,不仅依靠线下促销、提升改善产品服务质量,更多的借助网络平台的力量,开发小程序、APP,直播销售,采纳电子商务营销模式,推进体验式消费,与文创产业相融合,探索打造独树一帜的品牌。
在加快新兴产业引进培育中,南关区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创新资源、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建立政府、高校院所、企业多方参与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先后与中科院长春分院、吉林大学等4所高校签订科技成果转化合作意向书,并召开专场对接会,通过发挥创新政策引领作用,强化创新主体培育,深入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全区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7户、吉林省科技“小巨人”企业34户、长春市科技型“小巨人”企业68户、新三板挂牌企业5户,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省级众创空间2家,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达300亿元。
为推进人才工作,南关区构建了政企合作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作为育才平台,校企联手的人才供需保障网络作为用才保障、政府提供留才基金作为配套资金的“人才集聚战略”。同时,制定了吸引人才、服务企业特色政策,投入近千万元作为人才集聚战略配套资金,出台了6项具有实际利好的鼓励政策,每年发放创业补贴、企业吸纳奖励补贴以及培训补贴等各项政策资金近百万元。
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弘扬红色文化。南关区开展了“文旅云招商”活动,在开展对外合作交流对接、宣传推介、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上补短板,为经济提升提供强力支撑。此外,还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将区内A级景区、重点文化单位、老字号企业、红色旅游资源等“串珠成链”,实现“引客入南关”“留客在南关”。
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夯实高质量发展主根基
为持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南关区始终将保障劳动者切身利益作为考验工作的及格线,把稳控就业态势、维护和谐劳动关系作为工作的“两个基本要求”,为广大劳动者兜牢了权益底线。
以“稳健”为根本抓就业创业。南关区把就业创业与积蓄产业潜能相结合,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棚改居民等重点群体就业。今年前4个月,新增岗位7864个,新增就业人员6253人。同时,打造了强调政府主动服务,重视沟通、传递和反馈的“闭环式一体化”就业服务体系;联合驻区企业、高校、培训机构,建立了人才培育、供给、使用为一体的“四方联动”合作机制,相继组建了涵盖50余家成员企业的“大学生就业创业联盟”,覆盖600余家商户的“青年就业见习基地”,与东北师大成为高学历人才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先后组织了两场万岗规模的大型招聘活动,出台了9条助企稳岗、人才引留政策,累计投入资金超千万元,惠及企业超过1500家,逾万名劳动者找到了适宜岗位。
以“稳定”为根本抓权益保障。南关区持续高度重视劳动监察领域工作,2021年,投资50万元,着手打造“南关区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预警平台”,不断强化治欠保支工作力量,根治欠薪小组成员单位数量翻了2倍,劳动保障监察大队人员是过去的1.5倍,储备农民工应急周转金500万元,在横向上形成了区治欠办牵头、其他部门各负其责的联席机制,纵向上在建立起了“治欠办—职能部门—街乡—企业”的根治欠薪四级网络架构。
以“稳便”为根本抓纠纷调解。南关区坚持“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的工作方针,致力推动纠纷调解战线前移,加大了对基层调解组织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在确保纠纷及时化解的基础上,全力实现群众便捷办事。成立了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启动了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调整了仲裁委员会成员,畅通困难群体劳动维权“绿色通道”;全面建设高度数字化、智能化的“智慧仲裁庭”,形成了覆盖完整庭审流程的“智慧仲裁”新模式,庭审时间平均压缩了50%。
突出党建引领,切实履行民生兜底保障责任。南关区注重落实落地,低保特困审批权下放以来,审核审批办结时限减少了一半;更加注重制度保障,出台了《南关区社会救助监督管理实施办法》《南关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定期探访工作方案》等相关的规范文件;更加注重保障精准,充分体现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兜准、兜住、兜牢”作用,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同时,全区与幸福南关民生计划实事、“三长”联动发现政策宣传、公益创投社工站点建设、整合资源社会力量参与等相结合,为民办实事。2020年临时救助797户次,使用资金137.57万元,每年精准救助使用资金约300万元,极大地保障了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
加强精细化管理
增添高质量发展新色彩
要提升城市的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就要拿出绣花功夫。
在城市面貌上,南关区坚持从宏观上统筹,先后制定出台了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及配套措施。从细节处入手,全面启动清扫保洁模块化管理,通过增加保洁频次,调整作业时间,提升出车率,实行雨中除尘等举措,有效降低街路含尘量,主次街路清扫保洁效果显著提升。同时,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执法人员下沉各街乡,在乱象整治方面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格规范城市秩序,严防占道经营、马路市场、露天烧烤、乱搭牌匾、野广告等问题反弹反复。
在教育发展上,南关区坚持南北统筹、“新建即优质”原则,完成了第二实验学校、新兴学校新址等11所校园新建改建项目,新增学位1.13万个。在全市率先完成44所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项目,新增普惠学位7459个,完成国家“985”任务目标。
在医疗健康上,南关区实施“三新”建设,抓基层党建,出实招、出硬招。以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加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力度,总投资3.09亿元的南关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开工建设;以提升群众满意度为抓手,打造了“大柳树”康复科、区医院透析科等一批各具特色的重点诊疗项目,进一步完善区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中心,持续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和健康南关建设,做到辖区居民“小病不出门,看病更容易”。
在养老服务上,南关区加强养老设施建设,现有养老机构17家,共有床位1598张,被省医保确定为失能人员医疗照护定点单位的有5家,被市医保确定为失能人员医疗照护定点单位的有9家。2020年以来,全区投入了100余万元新成立了2家社区居家医疗服务中心试点,受益老人达4万多人。同时,打造智慧养老体系,推进文养结合形式,有5个社区和1家养老机构被评为省级“文养结合”试点单位。他们还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丰富养老服务内容,打牢安全基础,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在社会治理上,南关区不断提升现代化水平。重点强化平台的拓展实践和服务应用,创新打造了集“数据存储互换、信息交流共享、网络应用拓展”的数字化综合服务云平台,实现了居民诉求实时办理、行政办公运行快捷简便。目前,平台共受理群众的诉求798981件,办结率为99.70%,群众满意率为99.85%。几年来,该区还全力提升网格精细化服务水平,坚持文明实践引领,将志愿服务融入网络、嵌入网格、拉入网点,建立志愿服务队伍223支,志愿者约6.4万人。
积极推进社区治理
打造高质量发展稳定器
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心,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基石基础。南关区以“内涵式、融合式”发展为主线,突出“需求为本、服务为先、文化为魂、共建为基、幸福为标”的理念,通过优化机制、强化队伍、活化手段、实化措施,深入实施“幸福社区工程”,进一步提升社区服务力、小区自治力、辖区联动力,破解城乡社区治理重点难点问题,社区治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做好顶层设计,筑牢社区治理基石。南关区将幸福社区工程纳入区委、区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幸福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协调解决幸福社区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与驻区高校合作,聘请国内、省内知名专家组成实践指导小组,强化理论研究和指导,探索有效推进工作的新途径。建立专家督导评估机制,聘请专业第三方机构,针对工作中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对症下药、循序渐进。
突出建设重点,激活社区治理效能。南关区不断强化社区阵地建设。累计投入7亿多元,扎实推进社区场所建设。累计登记注册备案各类社区社会组织803家,实名登记注册志愿者达62160人,开展各类公益服务项目730个,受益群众达23万人次。同时,围绕旧城改造、助残助困、文体活动、环境保护、物业管理等方面内容,推进社区民主协商,建立了“以党建统领谋民生之需、以精准服务解民生之忧,以创新发展惠民生之利”的幸福社区协商新模式。启动“社工发展”项目,与吉大、东北师大、长春工大建立“社工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用专业的社工方法协调解决社区问题,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服务。
强化服务功能,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南关区建立“三长”联动机制,充分调动辖区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以及退转军人、在职党员、志愿者等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在全区范围内择优选聘网格长611名,楼栋长3866名,单元长13567名,积极收集环境卫生、物业服务、文娱生活等方面社情民意,推动服务资源和力量向网格、楼栋、单元延伸,全区陆续涌现出一批叫得响、受欢迎的社区服务品牌,
南关区还在省内率先启动了“公益创投”(区级)及“公益微创投”(街道级)活动,累计投入资金850万元,吸引市、区两级共90余家专业社会组织积极参与,100多个公益服务项目先后落地社区,直接受益群众达9万余人次。同时,通过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的“三社”联动机制,为建立新型社区、幸福社区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聚焦百姓“急难愁盼”
筑牢高质量发展安全线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南关区着力解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体现担当。
在实际工作中,南关区了解到,吉大二院周边停车收费乱象问题严重。为推动问题解决,区政法委书记陈德智亲自率队到二院周边实地踏查,深入了解周边私占公共停车资源收费的情况。召集公安、交警及社区相关负责人等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为切实维护市民的合法权益,区里专门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常态化联合执法机制,严控圈占停车泊位、占位收费行为,对收费集中、容易回潮的重点、难点区域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同时,街道联合各部门在重要时间节点、重点路段加大巡查力度,形成精准有效打击。政法委还调度法学会、司法局、公安局等相关处室找出适应的处罚条例及法规,真正形成震慑力。
为解决好基层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区应急管理局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QQ群等传播媒体播放安全生产警示片、各种警示通告,用实例开展预防电信诈骗”“保健品诈骗”“非法集资”等宣传。区财政局为每个街乡下拨了3万元专家经费,通过实践教学,引入专家技术支撑,现场指导检查等手段,提升应急管理和安全监管基层整体素质。同时,通过联合督查执法,对基层反映强烈的存在安全生产隐患的企业,区安委办以联合执法的形式依法依规合理处置,并主动出击,开展暗查暗访行动,促进部门和属地责任落实。
在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中,南关区积极打造卫健系统党员先锋队伍,当先锋、做榜样,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举措,严格境外转运隔离管控,压实居家健康监测责任,做好农贸市场、冷链等重要节点的人物同防,增强核酸检测能力,做到重点人员应检尽检。他们还利用大数据系统,加强人员排查管控,多举措构建“免疫屏障”,全力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目前,全区组建了717人的疫苗接种队伍,党员“红旗岗”“雷锋岗”节假日“不打烊”,累计接种疫苗39.55万剂次,持续为全区群众的疫苗接种提供有序、便捷的服务。
在社会矛盾源头化解方面,南关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从源头上避免和减少信访问题发生,努力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早化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难事不出社区(村)、大事不出街(乡),矛盾不上交”。南关区民康街道九圣祠社区的“三长联动”和“三无”社区创建工作,受到国家信访局督查组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