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你说家乡是唯一的城堡,随着稻香河流继续奔跑……”出身农家的90后女孩张楠楠,对养育她的黑土地有着深深的眷恋,别人选择离开乡村,她却带着新思维、新理念回到了家乡,追逐她的稻香梦——为家乡的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成立永吉县万昌镇张全家庭农场,建成自动控温控水智能大棚36栋,发展绿色生态水稻基地5400亩,引进先进的水稻可视化管理模式,推广发展农业植保无人机事业,注册“昌盛”和“星星哨”大米品牌……7年来,张楠楠步履不停,坚定地走在科技促农的追梦路上。
2015年,张楠楠与一家网络公司合作,在绿色水稻生产基地、育秧大棚和稻米加工车间都安装了摄像头,所有的客户可以在手机上观看生产、加工的全过程。不仅如此,她还将施肥、用药等关键生产环节的视频、截图上传,通过扫码就可以追溯到整个生产过程。存储两年生产环节的视频资料,实现全程处于消费者监督之下和生产可追溯。可视化技术的创新应用,使其经营的大米销售量翻了一番,更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2017年12月,张楠楠与科技公司合作,推广发展农业植保无人机事业,注册成立了吉林省昌盛农业服务公司,目前已经购买无人机8架,除了自家农场做植保外,还能有偿为其他农户进行防虫、防病、除草等植保工作,最大限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稻田植保水平和经济效益。2020年又引进了自动驾驶系统,先后应用于拖拉机插秧机等机械,减少作业难度,提高工作效率。
“走过了万水千山,真心觉得还是咱大东北最好,还是咱万昌大米最好吃!”看着家里生机勃勃的稻田,张楠楠的脸上写满了自豪。为了让更多人吃到万昌大米,张楠楠搭上了电商平台的“顺风车”,借助网络的优势拓宽销售范围,将“昌盛”和“星星哨”大米品牌进行宣传推介,提升了优质稻米的市场认知度和影响力。
目前,农场绿色生态水稻种植基地已经由最初的500亩发展到5400多亩,建成了稻米可视化管理、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采用全程机械化水稻生产技术模式,农场每年水稻加工能力达到3万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方式,营销网络覆盖了国内十几个省市,年产值3000万元。
“返乡创业,真不是一句口号。通过几年的实践,我觉得农村不再是落后的代名词,科技就是农业的未来,机械化种田,轻松快乐。我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尤其要相信科学,依靠科技,勇于采用先进技术设备,提升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只有这样,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像我这样,觉得做农业有奔头,愿意做新型职业农民。”张楠楠在家乡的广阔田野里找准了自己的人生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