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提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的发展要求。在新的奋斗征程上,只有强化战略思维、坚持底线思维、提高创新思维,才能以全面的监测预警、果断的决策指挥、协调的组织行动、广泛的社会动员、充分的应对措施,有效提升处置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和水平。
强化战略思维,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战略思维就是善于把握事物整体发展趋势和方向的一种能力,战略预判与战略谋划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在两个不同维度的应对之法。一方面要预判信息谋趋势。“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预判风险是防范风险的前提,是下好先手棋的关键。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就是要畅通信息传输渠道,搭建信息汇聚平台,在各行业、各领域、各系统建立风险信息收集机制,提高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动态监测和实时预警能力,增强风险信息收集的预见性。做好应对各种矛盾风险挑战的准备,还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分析问题,冷静清醒地研判风险走势,高瞻远瞩地进行战略谋划,做到对症下药、综合施策,力争把风险化解在源头,才能“不让小风险演化为大风险,不让个别风险演化为综合风险,不让局部风险演化为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不让经济风险演化为社会政治风险,不让国际风险演化为国内风险。”另一方面要立足改革谋全局。新时代,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国际形势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繁重。面对风险的传导、叠加、演变、升级,改革才是应对风险挑战的关键一招。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与改革结合起来,既要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解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中的各种问题,还要全力防范化解改革中的风险,谋划和推出一系列防范化解风险的改革举措,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坚持底线思维,守住警戒线、奔向目标线。底线思维是直面现实、化解风险的一种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也是守住警戒线、奔向目标线的一种积极思维方式。须增强风险意识。要常观大势、常思大局,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做到未雨绸缪。各种风险我们都要防控,但重点要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全局性风险,这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底线,决不能发生系统性的风险,决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要时刻紧绷风险这根弦,牢牢守住这个警戒线。还须发扬斗争精神。发扬斗争精神是抵御重大风险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必须立场坚定、敢于担当,需要有顽强的斗争精神、过硬的斗争本领,领导干部要牢牢把握正确斗争方向,带头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危机困难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坚决斗争,争取斗争结果的最大期望值。
提高创新思维,抓住牛鼻子、筑牢防火墙。将创新思维运用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中,就是要抓住创新招法的“牛鼻子”,构筑制度体系的“防火墙”。一是创新思路办法。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集中体现了风险的不确定性、危害性以及全球性。应对这次突如其来的大考,没有可参考的答案,没有可借鉴的经验,正是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周密部署下,全国一盘棋、上下同心,团结一致发挥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最终交出了出色的“中国答卷”。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就是要具备创新意识,面对各种复杂局面、新任务新问题,我们要具有应变、求变、善变的实招,提高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作用,在精准化、精细化创新工作方法上下功夫。二是创新机制体系。强化各主体意识,提升各主体能力,协调和保持好各主体间的关系,使机制体系更好发挥作用,形成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强大合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将各主体各要素各环节各流程纳入制度管控范畴,确保风险防控系统良性运行,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供可靠保障。(作者单位:中共吉林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