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更新时间:2020-12-23 18:50   来源:吉林日报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图为会议现场。吉林日报记者 刘宗保 摄

      编者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未来5年乃至15年中国发展擘画蓝图,这幅宏伟蓝图令人鼓舞,催人奋进。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广大干部群众更好地贯彻落实各项决策部署,由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合会主办,省社科院、吉林日报社承办的全省社科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座谈会日前在长春召开。来自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省委党校、省社科院、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代表结合各自研究领域,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同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同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从不同方面、多个角度畅谈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心得体会,为新时代吉林振兴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本版刊发部分与会代表的发言摘要,以飨读者。

      为新时代吉林振兴发展培育新动能

      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马利彪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十四五”将开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吹响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统领,坚决履行好“新担当、新突破、新作为”重大职责使命,在新起点开启新发展,培育发展新动力,提档增速、实现动能转换,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加快实现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切实激活高质量发展源动力。要充分发挥吉林人文科教优势,通过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与应用示范,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着力提升创新能力。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链条和快速通道,建立众多机构参与组成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共同体。积极争取在精密仪器、碳纤维、空间光电等优势领域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应用化学、半导体激光等优势领域建设各类技术研发与应用平台。加快建设长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长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提升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延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通化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发展水平,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集聚区。同时,支持龙头企业积极开展新型产业技术集成创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提升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内生动力。

      加快构建多点支持、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再造老工业基地新优势。要以提升全产业链水平为抓手,围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推动一汽集团排产、配套、产能、结算、人才、创新“六个回归”,加快“旭阳智能中法”等产业园及其项目建设,完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围绕粮食精深加工、畜禽乳蛋深加工和林特产品深加工,构建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产业体系。围绕大化工发展方向,以精细化工为核心,推动化工产业链建设。围绕北药基地和产业基础,突出发展相关衍生产业。同时依托科技事业壮大光电子等软件产业,培育航天信息产业,建设通用航空制造和精密仪器产业集群。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黑土地保护利用,因地制宜推广“梨树模式”,提高黑土地耕地质量,肩负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提升农业有效供给能力,进一步优化粮食种植结构,推进畜牧业优质安全提升工程,加快构建现代养殖、动物防疫和加工流通体系,打造优质安全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建设工程,打造吉林为数众多的区域品牌。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现代食品产业、积极发展精深加工和产地初加工,引导一般食品加工在村镇、大型食品加工在县城集群发展。丰富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打造“基地+加工+电商”全产业链。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体建设,推动农业特色园区发展、特色产业小镇创建、农村电商发展等重点工程,引导工商资本下乡、人才下乡,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

      充分挖掘比较优势,全力打造新增长点。要立足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推动形成部分领域先发优势,全力打造交通装备制造业高地、农特产品和食品加工业高地、旅游产业高地、医药健康产业高地、电子信息与数字化产业高地。超前谋划由技术带动的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氢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新能源,建设吉林“陆上三峡”。大力发展产业融合衍生的新技术、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加快新能源与智能网联车产业化,实现卫星装备及应用技术设备量产。抢抓国内旅游消费快速增长机遇,打响长白山、松花江、查干湖等世界级生态旅游品牌。推进“冬奥在北京、体验在吉林”等系列活动,构建以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为核心的全产业链,建成世界级冰雪旅游目的地。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宋文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五条原则,首要原则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是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坚强的政治保证。

      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基本内涵,要从广度、深度双重维度去准确把握和理解。就广度而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核心是“全面”,“全面”首先体现在“一切”上,即“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一是全覆盖。即凡是涉及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和群众生产生活的一切领域,都必须通过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来切实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二是无例外。从区域上讲,党的各级基层组织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和加强对区域内各个领域、各项工作的领导,不断强化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发挥政治功能;三是无死角。以各种实现形式,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培养发展党员,把党的工作开展起来。从深度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体现在“绝对”上。因此,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制定中长期规划是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中长期规划,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南,是引导各项具体经济、社会政策的纲领。自1953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制定实施“五年规划”,先后实施了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发展战略,建设了长江三峡、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工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奇迹。可以说,制定中长期规划是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重要成功经验。十九届五中全会在总结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十大决定性成就同时,科学阐释了我国发展环境的变化及应对,擘画部署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2035年远景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好统领。

      健全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体系。一是健全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以实现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重大工作进行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各级党委要加强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领导,强化重大事项的决策权、监督权,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二是完善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落实机制。建立完善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任务分工、督促检查、情况通报、监督问责等制度机制,优化完善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落实机制,制定责任清单,化解部门分歧,消除条块梗阻。建立定期就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回头看”和报告、通报制度,切实解决贯彻落实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三是健全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组织制度。认真执行《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坚持向党中央看齐的组织原则,坚持党的地方委员会必须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保证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四是要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切实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化水平。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出现更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党和国家在前进道路上也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经济社会仍然充满活力,其背后是人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对千千万万党员干部的信任,这是建立在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境界、素质和能力之上的。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员领导干部要不断增强执政本领,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切实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化水平,不断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局面。

      以国有资本助力农业现代化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李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而农业要强、农村要美、农民要富,关键是要实现农业现代化。

      “十三五”时期,吉林省推进农业现代化取得显著成效。粮食大省地位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能力进一步稳固和提升,农业区域与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特色产业获得较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总量规模、经营水平和带动功能显著提高,促进了加工业转型升级,农产品加工全产业链正在形成……吉林省正在努力开创农业现代化发展新局面。但也要看到,吉林省农业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人民对高品质农产品需求不断增长的问题,还要充分发展农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还要提高农业生产率,不断打造知名品牌,增强其竞争力。

      “十四五”时期,吉林省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努力“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同时要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这意味着吉林省未来农业农村发展不仅要保障粮食安全,还要实现现代化、信息化、规模化、生态化,以达到高效率、高附加值、高效益以及农村绿化、美化、便捷化,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乃至消除城乡差别,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和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此背景下,必须充分发挥国有经济、国有企业的独特功能和战略支撑作用,走出一条以国有资本加快推进吉林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新路径。首先,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发展大农业。大农业需要大资本,需要国有资本的引领和带动。其次,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大力发展农业高科技。农业科技研发和信息化、智能化需要国有资本引领和带动。再次,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无疑也需要国有资本发挥应有作用。此外,农业现代化需要进行农产品品牌建设、三产融合发展,需要把农业种子种苗、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现代物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科技和农村金融等各种业态深度结合起来。总之,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离不开国有资本的引领和带动。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路径发挥国有资本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作用:一是进一步设立和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引导基金,专门用于支持农业现代、农业产业化、信息化,同时也用于培养培训新型农民,提高农民驾驭现代农业的素质和能力;二是进一步建立和大力发展农业创新创业投资基金,着力推进农业科技研发、培育农业新经济、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农业领域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把科技创新、科技金融、互联网、文化创意作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要素和驱动力量;三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农业企业,充分发挥大型国有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提升农业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做强做优做深做全农业产业链;四是以大型国有粮食企业为主导,设立粮食银行,通过国有资本助力,探索新型农村合作社、粮食银行和土地流转政策三位一体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新模式。此外,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创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农业企业,特别是农业科技创新型企业,通过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加强与农业强国在农业领域的合作。

      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郭连强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出,未来5年是吉林在高质量发展新路上砥砺前行、积厚成势的关键5年。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加快实现吉林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把握外部形势发展变化,从加快形成现代产业体系、不断优化经济增长动能结构、重视提升投资效率、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发挥新基建杠杆撬动效应等方面重点发力。

      当前,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从国际上看,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使全球经济加速进入深度衰退期,全球供应链出现断裂风险,全球将加速数字化技术与生产生活深度融合。从国内看,数字经济的竞争将会更为激烈,数据将成为继劳动、资本、技术之后最活跃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都市圈经济加速形成,地区间竞争将从单一行政区域比拼向一定范围区域整体竞争力提升转变;新发展格局与“新基建”的数据流经济正在加速形成,各地区在新生产力布局与新产业优势形成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同时,“双循环”的节点型经济正在强化,国内大循环中重要节点加速布局。在这样形势下,为推动吉林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把握好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精准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要两手抓,加快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未来5年要挖掘传统产业优势,有中升优,打造全国高端汽车、石化、食品、农业、装备制造、医药健康基地。着眼长远,围绕数字经济平台上的新业态新模式加大支持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打造新产业、新动能,加快打造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调互促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制造强省、数字强省、质量强省打好产业根基,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形成面向未来与全球的战略新优势,厚植增长后劲与韧性。

      推动创新驱动实现新突破,在吸引劳动、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的集聚上争取主动。推进创新基础性制度改革,更大力度制定和实施科技创新倾斜政策,更快推进创新资源聚集。提前谋划实施一批科技和产业类重大项目,加快夯实战略科技力量的产业承载基础,瞄准产业链核心技术突破一些卡脖子难题。加强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和信息共享,改善创新生态环境。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在留住人才与用好人才的基础上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做好引资文章、提升资本聚集效率;做好技术转化和技术引进工作,做好数据资源的保护和数据资源开发与利用。

      提升投资效率,持续优化投资结构。加大投资力度的同时,更加重视投资效率与产业升级的导向作用。一是扩大产业链、供给链、服务链中高端投资。聚焦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进新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大健康、大数据及线上线下融合等新技术项目投资。二是注重补链、壮链、延链项目投资。采用灵活多样的招商模式,着力引进一批补链、壮链、延链项目,发挥好具有要素禀赋的产业链优势。三是探索政企联合招商机制。鼓励引导各地成立政企联合招商中心,在产业发展、企业服务、配套保障等方面协同发力,围绕核心产业链、配套产业链和产业服务链进行靶向招商。

      加强以长春为中心的城市群建设,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以长春为中心的城市群竞争力提升关系到吉林省未来区域经济竞争能力问题。因此要巩固长春区域创新中心地位,聚焦东北亚中心城市建设目标,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发挥好龙头带动、辐射效应。在长春和公主岭已同城化基础上,推进长吉一体化、长吉图先导区建设取得新突破,从城市群整体布局上谋划主导产业的动态调整、专业化分工、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整体竞争能力的形成。

      发挥新基建的杠杆撬动效应,催生一批新产业新业态。短期内发挥新基建的投资与内需拉动效应,长远考虑更加重视新产业新业态与新商业模式的催生作用。要结合自身优势,注重实际与实效,注重对下游产业投资带动作用,对接好民间投资。聚焦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挥孵化带动作用,以大数据中心建设、人工智能建设、汽车智能网联、互联网建设等工程为载体,通过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争取涌现一批高端制造企业,并力争让一些产业成为未来我省经济发展潜在新支柱产业。

      统筹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秦玉友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包括若干方面,归根到底要靠人才。

      城镇化是包括空间城镇化、生活城镇化、阶层城镇化在内的多维城镇化,人的素质是多维城镇化的前提性因素,没有人的城镇化就不会有高质量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最根本的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要把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放在一起考量。乡村振兴是伴随着新型城镇化展开的,是伴随着大量高质量乡村人口的城镇化展开的。乡村振兴可以从很多指标观察,其中一个最重要指标表现就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目前,有条件的农村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并转移到城镇以农民工身份打工,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这些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将成为新市民,农村人口将减少到一定数量。农业现代化与农村人口减少为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前提。当前,城乡教育发展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高质量教育发展离不开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强化“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即“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无论是讨论乡村振兴,还是城镇化,必须放在“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中进行讨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放在“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中顶层设计与具体落实,“推进新型城镇化”也需要体现强化“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内在要求。城镇化的质量取决于进城人口素质,提高人口素质,必须通过有质量的教育,必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通过高质量的基础教育让年轻一代向城镇流动,通过有针对性、实效性的继续教育、成人教育让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乡村发展本质上是人才竞争。提高人才竞争力必须通过有质量的教育,培养职业农民以及为现代农业生产服务的人才。在基本设施、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实现城乡一体化、均等化过程中,要进一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未来初中毕业就留在农村务农的人不再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我们要通过高质量的义务教育为更高层级的教育准备高素质生源,在更高教育层级进行专业分化,助力乡村振兴。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着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教育一体化。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充分考虑不同规模学校资源使用效率,有效进行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推进体现城乡积极差异的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一体化。二是建立问题友好型农村教育治理模式。完善教育治理体系,关注留守儿童、随迁子女等群体关爱教育,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建立基于增值的教育评价制度。三是推动理念引领型农村教育实践探索。不断推进理念创新,纠正农村教育实践中各类教育主体的认知偏差,推进教育科学知识普及,使农村教育实践实现最大化改进,使农村教育实践实现超越发展。


编辑:秦楚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