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丨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作者:段伟花   更新时间:2020-12-14 09:30   来源:彩练新闻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11月26日,省委书记景俊海到吉林大学调研并以视频形式向全省36所高校师生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他强调,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以“双一流”建设引领教学科研实践,为新时代吉林振兴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高校要把握时代要求,以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己任,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要同国家和地方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使命,高校要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的新要求,抓住国家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历史机遇,培养具有良好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在加快推动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征程上展现新作为。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校要紧跟时代发展节奏,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确立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内容、培养理念和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多样性、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优化专业设置。从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出发,优化调整专业,淘汰过剩专业、错位专业,建设符合需求的新专业,做优做强每一个专业,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二是强调多学科人才培养理念。结合社会实践、高校自身特色和优势,确立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并贯彻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三是突出复合型教育理念。实现强基础、重应用、强化复合、尊重个性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突出“理论-应用-复合”相结合,打造“理论学习-案例分析-课内实验-校外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按照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厚基础、宽口径、多学科”为基础,引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理论-应用-复合”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是改革课程体系。探索大数据、互联网背景下,管理、经济、理工科等多学科交叉课程体系设计,增加通识教育课程内容,提高案例教学、实践教学、体验式教学等课程比例,切实提高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比例和质量。二是改革教学方法手段。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手段,引入微课、幕课等教学资源与手段,实施网络教学,尝试翻转课堂,丰富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将单向被动式教学变为双向互动式教学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以实践问题为导向推行“教学三结合”:与社会实践问题相结合,与企业实践相结合,与教师课题研究相结合。三是建设实践平台。建设主题实验室,开展创新创业、模拟大赛、案例分析大赛等活动,建设跨学科实习实践平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教师跨学科激励机制。把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落实到实践层面,需要有一系列具体措施激励、引导和支持教师自主自愿地走上学科融合、知识多元的道路,高校需要创新教师激励机制,为学科融合和交叉、知识多元学习创造条件。一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高校可以通过送出去、引进来、合作培养等方式培养自己的师资队伍,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二是校内外建立跨学科研究院。学校可以成立跨学科研究院,为教师进行跨学科研究提供平台,教师通过申请跨学科研究项目的方式入院进行研究,为学科融合提供制度支持。三是建立跨专业、跨学院的虚拟研究中心。学校可以允许教师直接申请跨学科研究基金,以特定的跨学科研究项目为核心,组成跨学科的研究团队,完成有关的研究。四是设立双聘教授职位。高校可以建立一定的申请制度,设立双聘教授职位,允许一名教授在不同的院系授课和指导研究生。

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时代声音。作为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培育基地,高校要紧跟时代步伐,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在办学质量上稳步提升,形成各具特色的办学风格,真正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源源不断培养出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作者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作者:段伟花
编辑:马萍